[实用新型]基于BIM平台的塔吊吊钩360°监控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65998.5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11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牛会银;张惠惠;李红军;张浩;齐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地产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4 | 分类号: | B66C1/34;B66C1/40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1 | 代理人: | 李保平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平台 塔吊 吊钩 360 监控 终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塔吊吊钩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BIM平台的塔吊吊钩360°监控终端,包括吊钩主体、监控机构、旋转机构、防护机构和夜视机构,所述吊钩主体包括横盘,所述横盘的下端安装有监控机构,所述监控机构包括摄像本体,所述摄像本体的上端安装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上连柱,所述上连柱的上端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端活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横盘的底部连接有吊盘连底。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在上端安装了三百六十度旋转机构,通过转动旋转使得最大范围进行调节监控,扩大了监控范围,并且在终端的外侧安装了防护机构,通过安装防护,防止水滴落入终端的内部,从而达到了扩大监控范围,且延长终端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塔吊吊钩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BIM平台的塔吊吊钩360°监控终端。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施工技术中通过操作人员监控,但是随着建模模信息模型(即BIM)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监控自然需要相应的信息采集中端。其中施工高空吊装一直是施工安全重点监控领域,因此如何实现塔吊的安全施工的监控是亟待解决的。
塔吊是建筑工地上最常用的一种起重设备又名“塔式起重机”,以一节一节的接长(高)(简称“标准节”),用来吊施工用的钢筋、木楞、混凝土、钢管等施工的原材料。塔吊是工地上一种必不可少的设备,塔吊尖的功能是承受臂架拉绳及平衡臂拉绳传来的上部荷载,并通过回转塔架、转台、承座等的结构部件式直接通过转台传递给塔身结构,自升塔顶有截锥柱式、前倾或后倾截锥柱式、人字架式及斜撑架式,凡是上回转塔机均需设平衡重,其功能是支承平衡重,用以构成设计上所要求的作用方面与起重力矩方向相反的平衡力矩。除平衡重外,还常在其尾部装设起升机构。起升机构之所以同平衡重一起安放在平衡臂尾端,一则可发挥部分配重作用,二则增大绳卷筒与塔尖导轮间的距离,以利钢丝绳的排绕并避免发生乱绳现象。平衡重的用量与平衡臂的长度成反比关系,而平衡臂长度与起重臂长度之间又存在一定比例关系,吊钩是起重机械中最常见的一种吊具,吊钩常借助于滑轮组等部件悬挂在起升机构的钢丝绳上,吊钩按形状分为单钩和双钩,塔吊在运输材料时无法近距离监控货物状态,现有的塔吊监控终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问题一:针对现有的塔吊监控手段落后,监控范围有限,导致无法全方位进行监控,具有局限性。
问题二:针对现有的塔吊监控终端,容易进入灰尘雨水,造成终端损坏,影响使用。
因此亟需设计基于BIM平台的塔吊吊钩360°监控终端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BIM平台的塔吊吊钩360°监控终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塔吊监控终端,监控范围有限,导致无法全方位进行监控,具有局限性,容易进入灰尘雨水,造成终端损坏,影响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BIM平台的塔吊吊钩360°监控终端,包括吊钩主体、监控机构、旋转机构、防护机构和夜视机构,所述吊钩主体包括横盘,所述横盘的下端安装有监控机构,所述监控机构包括摄像本体,所述摄像本体的上端安装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上连柱,所述上连柱的上端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端活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横盘的底部连接有吊盘连底,所述吊盘连底的内部插设有固栓,所述摄像本体的外侧安装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固圈,所述固圈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罩,所述防罩的下端连接有罩檐,所述上连柱的内部安装有夜视机构。
优选的,所述夜视机构包括夜灯,所述夜灯的下端安装有灯身,所述灯身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上连柱的内部设置有插底。
优选的,所述摄像本体的内部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吊钩主体包括中轴,所述中轴的底部连接有横盘,所述横盘的下端连接有吊钩本体。
优选的,所述滚珠的形状与吊盘连底内部形状相贴合,所述固栓的形状与吊盘连底内部形状相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地产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地产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659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