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椭圆形发热膜及椭圆形发热膜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52420.6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44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吴立刚;马宇飞;李明;吴广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康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2 | 分类号: | H05B3/02;H05B3/03;H05B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椭圆形 发热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椭圆形发热膜,包括半椭圆形基材层以及设于所述半椭圆形基材层上的第一主路电极、第二主路电极、若干第一支路电极、若干第二支路电极及发热膜涂层,所述半椭圆形基材层包括轴边和椭圆弧边,所述第一主路电极沿轴边方向设置于轴边的一端,所述第二主路电极沿轴边方向设置于轴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主路电极和第二主路电极均用于为发热膜涂层供电,且所述第一主路电极和第二主路电极均与发热膜涂层电绝缘,所述发热膜涂层从轴边处延伸至椭圆弧边处以形成半椭圆形发热膜涂层。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椭圆形发热膜。本实用新型半椭圆形发热膜的产热均匀性好,电热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热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椭圆形发热膜及椭圆形发热膜。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发热膜为了保证发热膜的发热均匀性,大多采用平行的电极电路来保证平行电极间的导电区域间不同位置的电阻率一致。这就会导致发热膜的外形在设计的时候往往只能选择规则的矩形,大大限制了发热膜的应用领域。
椭圆形发热膜、半椭圆形发热膜的开发可以大大拓宽发热膜的应用领域,然而目前在发热膜印刷领域,如何设计电极电路以保证各位置的电阻一致,从而确保发热膜整体发热的均一性,仍是个很大的问题。以圆形发热膜为例,在实际通电过程中,电流往往会从靠近圆心的最短路径中通过,电流汇集到靠近圆心的局部区域,这就会导致圆形发热膜的中心区域的发热温度比边缘位置高很多,严重影响体验效果。目前对于椭圆形、半椭圆发热膜的电极电路设计方案并不是特别合理,很难保证发热膜整体发热的均一度,特别是大面积的发热膜,一方面导致电热产品电热安全性降低,另一方面也极大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椭圆形发热膜和一种椭圆形发热膜,以解决现有发热膜存在的发热不均匀,电热产品电热安全性低,使用寿命短等缺陷。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椭圆形发热膜,包括半椭圆形基材层以及设于所述半椭圆形基材层上的第一主路电极、第二主路电极、若干第一支路电极、若干第二支路电极及发热膜涂层,所述半椭圆形基材层包括轴边和椭圆弧边,所述第一主路电极沿轴边方向设置于轴边的一端,所述第二主路电极沿轴边方向设置于轴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主路电极和第二主路电极均用于为发热膜涂层供电,且所述第一主路电极和第二主路电极均与发热膜涂层电绝缘,所述发热膜涂层从轴边处延伸至椭圆弧边处以形成半椭圆形发热膜涂层;
所述第一支路电极的一端与第一主路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电极的另一端向第二主路电极延伸以形成U形支路,且所述第一支路电极与第二主路电极电绝缘;
所述第二支路电极的一端与第二主路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电极的另一端向第一主路电极延伸以形成U形支路,且所述第二支路电极与第一主路电极电绝缘;
若干第一支路电极及若干第二支路电极均呈U形设置且贯穿发热膜涂层以使第一支路电极及第二支路电极均与发热膜涂层电导通,若干第一支路电极与若干第二支路电极均等间距交替嵌套以使任意相邻两支路电极之间的发热膜涂层的宽度相等,且任意相邻两支路电极之间的发热膜涂层仅通过相邻两支路电极导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康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康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524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磨机出料口筛选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准定位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