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古建筑墙体砌筑用落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34665.6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29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董凌含;马桂刚;李志强;张鑫凤;杨明亮;孙如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府(山东)文物保护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王舵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古建筑 墙体 砌筑 用落灰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古建筑墙体砌筑用落灰装置,包括主框架、沿竖向滑接于主框架上的移动横梁,以及带动移动横梁沿竖向移动的升降装置,所述移动横梁上滑设有沿移动横梁长度方向移动的托灰斗装置,所述托灰斗装置上设有盛灰斗,盛灰斗的底部开设有位于墙体正上方的落灰口,落灰口处封堵设置有可打开挡灰板阀。本实用新型利用主框架作为支撑,通过移动横梁给盛灰斗的移动提供轨道,避免了灰斗移动时对墙体的破坏;通过设置两个灰斗放置孔,可以同时放置两个盛灰斗,既保证了砌筑的连续性,又提高了支撑板的受力平衡,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古建筑墙体的砌筑设备,具体是指一种古建筑墙体砌筑用落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古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墙体年久失修,经常遇到墙体破损的情况,为了恢复原貌并保证牢固性,需要对古建筑墙体进行部分或全部重新砌筑。目前的砌墙方式,多以人工抹灰砌筑为主,劳动强度较大,砌筑效率低,虽然出现了一些代替人工抹灰的灰斗,但是其灰斗需要以墙体为支撑进行使用,不可避免的对墙体造成磨损,在现代建筑应用时,由于后期会进行外墙保温或装饰处理,不会造成影响。但是,对于古建筑来说,多数情况下墙体砌筑后不做表面处理,因此灰斗对墙体的磨损无法被覆盖遮挡,使得现有技术中的灰斗无法应用在古建筑施工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古建筑墙体砌筑用落灰装置,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避免了灰斗对墙体造成磨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古建筑墙体砌筑用落灰装置,包括主框架、沿竖向滑接于主框架上的移动横梁,以及带动移动横梁沿竖向移动的升降装置,所述移动横梁上滑设有沿移动横梁长度方向移动的托灰斗装置,所述托灰斗装置上设有盛灰斗,盛灰斗的底部开设有位于墙体正上方的落灰口,落灰口处封堵设置有可打开挡灰板阀。
本方案在使用时,将主框架设置在墙体一侧,盛灰斗用于存放砌筑用的灰浆,操作人员通过打开可打开挡灰板阀,使灰浆落至墙体顶部,通过移动托灰斗装置,使盛灰斗沿墙体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灰浆在墙体顶部呈长条摊开,操作人员关闭可打开挡灰板阀后,只需将灰浆沿宽度方向摊铺即可;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带动移动横梁上升,以满足墙体高度不断增大的要求。
作为优化,所述移动横梁为中空结构,移动横梁的底板上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孔;盛灰斗为上大下小的锥形;托灰斗装置包括滑设支撑在滑孔两侧移动横梁底板上的滑移板,以及与滑移板固接且向下经滑孔延伸出移动横梁的竖杆,竖杆上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开设有与盛灰斗适配的灰斗放置孔。本优化方案的设置,使支撑板上的灰斗放置孔对盛灰斗进行支撑,使盛灰斗下端落至支撑板以下,盛灰斗上端位于支撑板以上,不仅提高了盛灰斗的稳定性,而且方便对盛灰斗的安放和取下。
作为优化,支撑板套设在竖杆上,竖杆的下端固设有支撑所述支撑板的限位台,支撑板上开设有分别位于竖杆两侧的灰斗放置孔。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两个灰斗放置孔,一方面,实现了两盛灰斗的交替使用,保证砌筑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提高了支撑板的受力平衡,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将支撑板套设在竖杆上,使支撑板可以绕竖杆转动,提高了更换使用两盛灰斗的方便性。
作为优化,滑移板的底面安装有支撑于滑孔两侧移动横梁底板上的滚轮。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滚轮,减小了滑移板移动时的摩擦阻力,操作更加方便、省力。
作为优化,滑移板的宽度与移动横梁内腔宽度适配,且滑移板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均为弧面。本优化方案的设置,利用移动横梁的腔壁对滑移板进行导向,避免滑移板出现过大偏斜,通过设置的弧面,减小了滑移板与移动横梁腔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移动时的摩擦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府(山东)文物保护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王府(山东)文物保护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346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