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狭长场地下的阶梯式污雨水收集处理使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19211.1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58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曾志辉;易志宇;徐志杰;罗标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B3/02;E03F5/1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赵春生 |
地址: | 410016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狭长 地下 阶梯 雨水 收集 处理 使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狭长场地下的阶梯式污雨水收集处理使用系统,包括污雨水收集系统、污雨水处理系统和污雨水使用系统;所述污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道路排水沟、散水排水沟、洗车槽和清水池,所述散水排水沟通过预埋排水管与道路排水沟连通;所述污雨水处理系统包括多级沉淀单元和沉砂池,所述多级沉淀单元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与道路排水沟连通,所述沉砂池布置在道路排水沟上。本申请的污雨水收集处理使用系统,在实现了对路面和裙楼屋面的雨水、冲洗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和使用的同时,结合了阶梯式的地形特点,充分利用场地内消防水池等永久性设施,实现了永临结合,在提高水资源回收利用率的同时,避免了大量占用场地内施工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狭长场地下的阶梯式污雨水收集处理使用系统。
背景技术
节约水资源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的重要一环,正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绝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主要考虑的是对临时道路路面上的雨水进行回收利用,而对于先行施工的裙楼屋面上滴落的雨水、冲洗车辆(各类施工车辆等) 产生的污水等则未进行有效地收集利用,导致水资源回收利用率不高;同时,采用现有的方式对路面和裙楼屋面的雨水、冲洗污水进行收集利用,需要占用大量的场地内空间进行相关设施的布置,对于施工场地狭小的工程来说难以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狭长场地下的阶梯式污雨水收集处理使用系统,以便实现对路面和裙楼屋面的雨水、冲洗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后二次利用,同时,结合阶梯式的地形特点,充分利用场地内永久道路、消防水池等永久性设施,实现永临结合,在提高水资源回收利用率的同时,节约场地内施工空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狭长场地下的阶梯式污雨水收集处理使用系统,包括污雨水收集系统、污雨水处理系统和污雨水使用系统;所述污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道路排水沟、散水排水沟、洗车槽和清水池,所述道路排水沟和散水排水沟设置在临时道路两旁,并且沿临时道路的走向布置,道路排水沟面标高与临时道路面标高相同,宽度和深度通过计算确定,应能保障汛期雨水排放顺畅,临时道路表面坡度朝向道路排水沟,用于收集路面的雨水和冲洗水;所述散水排水沟通过预埋排水管与道路排水沟连通,散水排水沟内坡度朝向预埋排水管,用于收集裙楼屋面的雨水,为建筑物旁的永久性排水沟,其位置、走向、宽度和深度均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所述洗车槽设置在临时道路上,紧邻道路排水沟且与道路排水沟连通,洗车槽包括间隔交替布置的凹槽和反坎,凹槽和反坎的长度和截面尺寸相同,其长度应长于主要施工车辆的轴距,截面尺寸应根据车辆的冲洗水排放顺畅和车辆通行的便利综合确定,反坎面标高与临时道路面标高相同,可在不影响临时道路上车辆通行的前提下,用于车辆的冲洗,并将车辆的冲洗水通过凹槽汇入道路排水沟进行收集。所述污雨水处理系统包括多级沉淀单元和沉砂池,每个洗车槽旁均设置一个多级沉淀单元,所述多级沉淀单元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通过管道或沟渠与道路排水沟连通,所述沉砂池布置在道路排水沟上且设置在多级沉淀单元之间;更加具体来说,所述多级沉淀单元和沉砂池根据场地内地形特点呈阶梯式依次布置,多级沉淀单元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道路排水沟内收集的污水通过多级沉淀单元的进水端进入多级沉淀单元内,并依次经过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的沉淀过滤后,通过多级沉淀单元的出水端排入道路排水沟内,多级沉淀单元的大小根据污水处理量确定,其顶面标高略低于洗车槽面标高;所述沉砂池沿道路排水沟依次布设,每两个多级沉淀单元之间均匀布置两个沉砂池,各沉砂池的面标高与所在位置的道路排水沟的面标高相同,宽度与道路排水沟宽度相同,长度和深度根据排水量确定。所述污雨水处理系统利用多个多级沉淀单元和沉砂池以及超长道路排水沟对收集到的污雨水进行沉淀处理,并通过道路排水沟将处理后的清水流入清水池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192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子轴承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核孔膜蚀刻线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