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细胞聚集3D培养凝胶孔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482867.0 | 申请日: | 2021-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35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杨柳;唐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墩庐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61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细胞 聚集 培养 凝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细胞聚集3D培养凝胶孔板,该孔板包括孔板身、孔板盖和无菌水凝胶3D聚集井三个核心组件。孔板身和孔板盖为透明的常规通用2D细胞培养孔板的孔板身和孔板盖,无菌水凝胶3D聚合井在每个孔中放置一个,无菌水凝胶3D聚合井为水凝胶材质,优选软琼脂材质,形状为水井状,包括底部基座和圆桶状的井围;井围围成一个底部圆滑截面为U型的细胞聚集空间作为承接细胞并聚集成3D类组织用;底部基座构成的俯视截面为稍小于所在孔底面积的圆形。作为商用产品,以上产品采用无菌密封包装,三种板型每个孔中都已放置好了无菌水凝胶3D聚合井,直接拆开即可使用,在超净工作台打开孔板盖,逐个孔在无菌水凝胶3D聚合井的井围外围圆环空间添加培养基后,再在井围内空间接种细胞悬液即可。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细胞培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细胞聚集3D培养凝胶孔板。
背景技术
在最新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尤其肿瘤体外研究研究领域,3D立体细胞培养技术相比2D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这种培养条件可以模拟天然组织环境,让细胞在 更接近于自然的状态下生长。随着技术和培养需求的进步,3D细胞培养逐渐取代传统2D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试验是一个大概率的趋势。尤其,对于恶性肿瘤这种生长速率快、易于形成克隆、且具有独特的异质性和微环境的这类细胞,采用无支架的细胞聚集式培养,是最可行的方案之一,亟需优质、易用、廉价的3D培养耗材来辅助实现。用无支架的细胞聚集3D培养方式获得的肿瘤体外培养组织,不但在模拟肿瘤自然生长中具有优势,同时不牺牲进行组间比较生长速率、血管生成能力、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功能,还可后期直接取出固定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完成传统细胞培养无法进行的检测。本专利提供一种创新的细胞培养孔板,通过在常规2D细胞培养孔板中加入无菌水凝胶部件达到升级改良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胞聚集式无支架的3D培养凝胶孔板,是对传统常规细胞培养孔板的升级改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该孔板包括孔板身、孔板盖和无菌水凝胶3D聚集井三个核心组件。
其中,孔板身和孔板盖即为透明的常规通用2D细胞培养孔板的孔板身和孔板盖,在矩形孔板身上有多个凹陷孔,孔数有三种规格,为24孔(6乘4矩阵)、12孔(4乘3矩阵)或6孔(3乘2矩阵);孔板盖正好扣合改在孔板身上,无菌水凝胶3D聚合井在每个孔中放置一个。
无菌水凝胶3D聚合井为水凝胶材质,优选软琼脂材质,形状为水井状,包括底部基座和圆桶状的井围;井围围成一个底部圆滑截面为U型的细胞聚集空间作为承接细胞并聚集成3D类组织用;底部基座构成的俯视截面为稍小于所在孔底面积的圆形,其直径小于孔径的差值不超过2.5毫米(优选差值为1毫米),当无菌水凝胶3D聚合井放入孔中时,由于水凝胶与底部的粘附作用以及无菌水凝胶3D聚合井底面与孔底面大小近似匹配,所以无菌水凝胶3D聚合井被正好固定不能移动,井围、底部基座和所在孔的底面构成近似同心圆。
在井围的隔离下,无菌水凝胶3D聚合井的底部基座以上外圈、所在孔的内壁以内的空间,形成一个圆环,用于添加培养基和更换培养基。
无菌水凝胶3D聚合井的井围内空间,容量范围为50微升至1毫升,可根据不同孔板,容量变化。优选地,24孔板的配套无菌水凝胶3D聚合井的井围内空间为200微升(实际加入细胞悬液不超过100微升),12孔板的配套无菌水凝胶3D聚合井的井围内空间为400微升(实际加入细胞悬液不超过200微升),6孔板的配套无菌水凝胶3D聚合井的井围内空间为800微升(实际加入细胞悬液不超过400微升)。
作为商用产品,以上产品采用无菌密封包装,三种板型每个孔中都已放置好了无菌水凝胶3D聚合井,直接拆开即可使用,在超净工作台打开孔板盖,逐个孔在无菌水凝胶3D聚合井的井围外围圆环空间添加培养基后,再在井围内空间接种细胞悬液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以12孔板侧视截面图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3个核心组件:(1)孔板盖、(2)孔板身和(3)无菌水凝胶3D聚集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墩庐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墩庐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828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岩土工程勘察破碎岩石取芯装置
- 下一篇:一种蒸茶烧水一体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