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学装置、光学视窗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477229.X | 申请日: | 2021-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46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荣伟;高江杰;黄虎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思普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018 | 代理人: | 刘莹;聂国斌 |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装置 视窗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装置和应用于该光学装置中的光学视窗。该光学装置包括光学模块和透光模块。透光模块设置在光学模块的通光路径上。透光模块包括:发热线条,设置在透光模块背离外界环境的表面上,通电时发出热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装置和应用于该光学装置中的光学视窗。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驾驶领域的快速发展,激光雷达、抬头显示(HUD)等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常情况下,需要使用透光模块如光学视窗玻璃来阻隔激光雷达和HUD等装置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以避免激光雷达和HUD等装置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进而影响正常工作。
然而,当光学视窗玻璃的内、外部温差较大且湿度较高时,视窗玻璃的内外面均会产生雾气。雾气附着在玻璃表面会造成光线的折射和反射,进而容易影响激光雷达通过视窗玻璃进行的光信号的接收与发送,以及装置内部镜头和HUD之间的光路传输。此外,当外界温度低于0℃时视窗玻璃表面的雾气会凝结成冰,会加剧对视窗玻璃内部的信号接收或光路传输的影响。
目前,为了去除视窗玻璃表面的雾气或冰霜,多采用在视窗玻璃表面增镀一层透明导电膜并对该透明导电膜通电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加热该视窗玻璃表面,实现除雾除冰的效果。但是,激光雷达和 HUD等装置对外界可见光和/或红外光的透过率要求较高(如应大于或等于94%),因此,增镀在视窗玻璃表面上透明导电膜的厚度需要尽可能地小。然而,当透明导电膜的厚度较小时,其产生的热量就会降低,进而不能快速去除视窗玻璃表面的雾气或冰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出的实施方式可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部分提出的不足或现有技术中的其它不足。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装置。所述光学装置包括光学模块;以及透光模块,设置在所述光学模块的通光路径上。所述透光模块包括发热线条,设置在所述透光模块背离外界环境的表面上,通电时发出热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线条的宽度小于或等于0.3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线条设置在所述透光模块中与所述光学模块的非光学区域对应的位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线条设置在所述透光模块中与所述光学模块的光学区域对应的位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线条的厚度为5um~15u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模块还包括:第一透光模块,设置在所述透光模块中靠近所述光学模块的一侧;第二透光模块,设置在所述透光模块中靠近外界的一侧;以及粘黏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透光模块与所述第二透光模块之间,用于粘结所述第一透光模块与所述第二透光模块。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线条设置在所述第一透光模块靠近所述光学模块的一侧面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线条设置在所述第二透光模块靠近所述粘黏层的一侧面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线条设置在所述第一透光模块靠近所述第二透光模块的一侧面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线条由烧结银浆制成。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线条包括直线和曲线中的至少一种形状。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线条以串联和并联中的至少一种连接方式设置在所述透光模块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发热线条的两端,所述至少两个连接件适于与外部电源连接,从而为所述发热线条供电。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外部电源的正负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772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程机械的电动传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耐高温抗腐蚀合金焊料生产用称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