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渗引流液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57689.6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30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晶晶;张婷婷;严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马晓辉 |
地址: | 22600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渗 引流 吸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渗引流液吸收装置,包括敷贴本体、引流管一次固定体和引流管二次固定体;所述的敷贴本体的中心设置有供引流管通过的通孔一;所述的引流管一次固定体中部设置有供引流管通过的通孔二;所述的引流管一次固定体可拆卸的安装于敷贴本体上,所述的引流管二次固定体设置于通孔一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能够对引流管进行固定,不轻易发生晃动,同时也可以能流出来的体液进行吸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渗引流液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院中进行各项手术时,需要将引流管插入到患者的体内。而引流管置于患者体内时需要通过敷贴对引流管进行固定也可以吸收经引流管流出来的体液。在实际中,医护人员一般在敷贴的中间设置一个小孔让引流管从中伸出,但这种方式导致引流管不固定,也容易晃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渗引流液吸收装置,能够对引流管进行固定,不轻易发生晃动,同时也可以能流出来的体液进行吸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渗引流液吸收装置,包括敷贴本体、引流管一次固定体和引流管二次固定体;所述的敷贴本体的中心设置有供引流管通过的通孔一;所述的引流管一次固定体中部设置有供引流管通过的通孔二;所述的引流管一次固定体可拆卸的安装于敷贴本体上,所述的引流管二次固定体设置于通孔一的一侧。
进一步地,引流管一次固定体与敷贴本体连接后,通孔一与通孔二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敷贴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吸液层和防水层;所述的防水层外周设置热敏胶层;所述的吸液层设置于热敏胶层的内周;所述的热敏胶层上设置离型纸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引流管一次固定体包括套管;所述的套管套设于引流管上;所述套管的底部设置连接环部;所述连接环部的上设置热敏胶层;所述热敏胶层上设置离型纸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管的顶部设置弧形出口端。
进一步地,所述的引流管二次固定体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中部与敷贴本体固定连接,固定带的两端为自由端;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设置有穿孔;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通过穿孔穿出,固定带表面在其中部设置热敏胶层;固定带的表面在其两端也设置有热敏胶层,热敏胶层上设置离型纸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引流管进行固定,不轻易发生晃动,同时也可以能流出来的体液进行吸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敷贴本体的俯视图。
图3为引流管一次固定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敷贴本体的剖视图。
图5为引流管一次固定体与引流管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未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576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防压力性损伤的提醒袜
- 下一篇:一种服装设计用展示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