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沉池污泥快速沉降脱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445287.4 | 申请日: | 2021-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34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解建宇;雷文豪;燕晓辉;刘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煜昊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太原弘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8 | 代理人: | 赵宏伟 |
| 地址: | 045000 山西省太原市清***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沉池 污泥 快速 沉降 脱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沉池污泥快速沉降脱水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污泥沉降罐的底部为锥形结构,且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污泥沉降罐的中心设置有中心管,污泥沉降罐的侧部设置有污水进水管,污水进水管与中心管底部相连通,污泥沉降罐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清水出水口,中心管的顶部通过支杆连接有水流平缓机构,中心管上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污泥聚积机构,污泥聚积机构为锥形结构,且由上至下直径越来越大,且直径最大的污泥聚积机构与污泥沉降罐之间的距离为0.2‑0.3m;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大大提高污泥的沉淀效率,处理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沉池污泥快速沉降脱水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把生物处理后的沉淀池称为二沉池或最终沉淀池(终沉池)。二沉池的作用是泥水分离,使混合液澄消、污泥浓缩并将分离的污泥回流到生物处理段。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出水的水质和回流污泥的浓度。因为沉淀和浓缩效果不好,出水中就会增加活性污泥悬浮物,从而增加出水的BOD质量浓度;同时,回流污泥浓度也会降低,从而降低曝气池中混合液浓度,影响净化效果。目前,现有的二沉池在进行污泥沉淀时,污泥量大,沉淀效率较低,影响后续的处理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大大提高污泥的沉淀效率,处理效率高的二沉池污泥快速沉降脱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二沉池污泥快速沉降脱水装置,包括:污泥沉降罐,所述污泥沉降罐的底部为锥形结构,且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污泥沉降罐的中心设置有中心管,所述污泥沉降罐的侧部设置有污水进水管,所述污水进水管与中心管底部相连通,所述污泥沉降罐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清水出水口,所述中心管的顶部通过支杆连接有水流平缓机构,所述中心管上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污泥聚积机构,所述污泥聚积机构为锥形结构,且由上至下直径越来越大,且直径最大的所述污泥聚积机构与污泥沉降罐之间的距离为0.2-0.3m。
优选的,所述水流平缓机构为圆形结构,且该圆形结构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锥形面,所述圆形结构的底部锥形面的锥度大于顶部锥形面的锥度。
优选的,所述污泥聚积机构包括多个锥面板和连接环板,所述锥面板之间通过连接环板相连接,上层所述锥面板的底部通过连接环板连接在下层所述锥面板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环板的高度为3-5cm。
优选的,所述锥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优选的,所述锥面板的锥度由上至下依次增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在污泥沉降罐内置污泥聚积机构和水流平缓机构,水流平缓机构设置在出口的位置,通过锥形面的结构,对水流进行平缓,避免污水对清水的扰动;污泥聚积机构能够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沉积和聚集,使污泥能够从顶层依次沉积距离,并逐渐滑落形成较大的污泥颗粒,加速污泥的沉积速率,进而提高污泥的沉淀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污泥聚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锥面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锥面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煜昊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煜昊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452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