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18139.3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76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平;杨应举;康荣霞;杨光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恒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19 | 分类号: | G08B13/19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洪波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辆监测装置,包括投光器外壳和受光器外壳,所述投光器外壳的两端装设有固定座,所述投光器外壳与受光器外壳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交互机,所述投光器外壳与受光器外壳通过交互机交互连接,且投光器外壳与受光器外壳上设置有连接线,所述投光器外壳与受光器外壳通过连接线连接装设在交互机上;当该装置在安装使用时,磕碰挤压作用于保护罩上,保护罩会挤压弹性片,通过弹性片形变产生的反作用力,可降低受力,防止该装置损坏,在该装置的投光器外壳与受光器外壳内部设置有电热丝,通常当该装置在使用时,若遇见寒冷天气,投光器外壳与受光器外壳上积附冰霜,通过安装的电热丝可将冰霜融化,防止监测受到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红外光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车辆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光栅,(又叫电子光栅或红外栅栏)(也叫“红外栏杆”)是主动红外对射(什么是红外对射,请看下面详解)的一种,采用多束红外光对射,发射器向接收器以“低频发射、时分检测”方式发出红外光,一旦有人员或物体挡住了发射器发出的任何相邻两束以上光线超过30ms时,接收器立即输出报警信号,当有小动物或小物体挡住其中一束光线时,报警器不会输出报警信号
现有的车辆监测装置,通常在闸口管理系统中,会安装车辆监测装置,保证车辆的安全跟车距离,通常在该监测装置安装使用过程中,若磕碰或者挤压该装置,容易导致该装置变形受损,影响该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车辆监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辆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车辆监测装置,通常在闸口管理系统中,会安装车辆监测装置,保证车辆的安全跟车距离,通常在该监测装置安装使用过程中,若磕碰或者挤压该装置,容易导致该装置变形受损,影响该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车辆监测装置,包括投光器外壳和受光器外壳,所述投光器外壳的两端装设有固定座,所述投光器外壳与受光器外壳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交互机,所述投光器外壳与受光器外壳通过交互机交互连接,且投光器外壳与受光器外壳上设置有连接线,所述投光器外壳与受光器外壳通过连接线连接装设在交互机上,所述投光器外壳与受光器外壳结构相同,所述投光器外壳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投光区,所述投光器外壳的一侧连接装设有保护罩,且所述保护罩的内侧连接装设有弹性片,所述投光器外壳与保护罩通过弹性片连接装设。
优选的,所述投光器外壳的内侧固定装设油云母片,所述云母片的内侧嵌设有电热丝。
优选的,所述受光器外壳的内侧设置有相同结构的电热丝。
优选的,所述保护罩的内侧两端对称装设有两组弹性片。
优选的,所述保护罩上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与投光区对应。
优选的,所述投光器外壳与受光器外壳通过固定座固定安装,且所述投光器外壳与受光器外壳的安装高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在安装使用过程中,若磕碰或者挤压到投光器外壳与受光器外壳,容易导致该装置变形损坏,通过在投光器外壳与受光器外壳的外侧安装保护罩,保护罩通过弹性片连接,当该装置在安装使用时,磕碰挤压作用于保护罩上,保护罩会挤压弹性片,通过弹性片形变产生的反作用力,可降低受力,防止该装置损坏,提高了该监测装置的安全性;
(2)在该装置的投光器外壳与受光器外壳内部设置有电热丝,通常当该装置在使用时,若遇见寒冷天气,投光器外壳与受光器外壳上积附冰霜,会影响该装置的监测灵敏度,通过安装的电热丝可将冰霜融化,防止监测受到影响,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罩的俯视截面安装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恒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恒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181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拉省力的行李箱
- 下一篇:一种多传感器融合SLAM技术的回收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