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缓冲区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区间联络通道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412845.7 | 申请日: | 2021-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66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任国庆;王睿;李畅;蒋蔚;靳山;黄骏;刘衡;杨元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电建瑞川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曾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区 城市 轨道交通 隧道 区间 联络 通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隧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缓冲区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区间联络通道,包括隧道空间和与隧道空间连通的联络通道,所述隧道空间内设有两个疏散平台,两个疏散平台分别位于联络通道的两侧,两个疏散平台之间设有与联络通道连通的等候区,所述等候区的高度低于疏散平台的高度,两个疏散平台靠近等候区的一侧均设置有连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缓冲区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区间联络通道,能够降低人员在疏散平台上的等候时间,提高乘客疏散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缓冲区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区间联络通道。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截至2019年底,我国大陆地区有56个城市在建线路总规模6902.5公里,同比增长8.3%;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44个城市建设规划在实施的线路可批复总投资达38036亿元。伴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不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渐从中心城区向城郊扩。城市郊区发展相对分散,人口密集区相距较远,站间距较大,因而大多数城市市区与郊区之间的地铁线路大多为长大区间。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除严重威胁车内乘客的生命安全外,也将给市民的出行带来重大的影响。
现有轨道疏散平台设计为,如图1所示,仅仅在隧道空间1'内靠近联络通道2'的一侧设置疏散平台3',因联络通道2'宽度小,能够容纳的乘客数量有限,因此,在人员疏散过程中,人员在疏散平台3'上的停留时间过长,对乘客的危险性也会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缓冲区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区间联络通道,能够降低人员在疏散平台上的等候时间,提高乘客疏散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缓冲区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区间联络通道,包括隧道空间和与隧道空间连通的联络通道,所述隧道空间内设有两个疏散平台,两个疏散平台分别位于联络通道的两侧,两个疏散平台之间设有与联络通道连通的等候区,所述等候区的高度低于疏散平台的高度,两个疏散平台均通过连通道与等候区连通。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在两个疏散平台之间设有与联络通道连通的等候区,两个疏散平台均通过连通道与等候区连通,在疏散平台上的乘客通过连通道快速进入等候区,通过等候区再进入到联络通道,在疏散平台与联络通道之间设置等候区,等候区能够用于临时容纳由疏散平台疏散的乘客,为乘客进入联络通道进而将乘客疏散到相邻的安全隧道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方式。相对于现有设计,本技术方案,人员能够快速疏散到等候区,从而降低人员在疏散平台上的等候时间,解决了现有设计中,由于联络通道宽度较小,容纳乘客数量有限,人员在疏散平台上停留时间过长,乘客危险性增加的问题,通过等候区的设计提高了乘客疏散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等候区与联络通道之间无高度差,等候区与联络通道之间无需设置楼梯,更利于人员的快速疏散。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人员的快速疏散,所述连通道包括设置在疏散平台与等候区之间的疏散楼梯。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人员的快速疏散,所述疏散楼梯的宽度为0.55m,长度为1.5m。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疏散平台能够容纳乘客的数量,所述疏散平台的宽度为1m。
需要说明的是,地铁设计规范要求疏散平台有效宽度在一般地段不能小于700mm,因此在符合地铁设计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了疏散平台的宽度,进一步增加了疏散平台的容纳量。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人员从两侧同时向联络通道疏散,所述疏散平台靠近等候区的一侧到等候区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0m,所述等候区的长度为20m,所述等候区的中心线与联络通道的中心线共线。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隧道防火安全性,所述联络通道与安全隧道之间设有防火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电建瑞川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电建瑞川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128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