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光传导模式的变道辅助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10285.1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12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干巷车镜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3/30 | 分类号: | F21S43/30;F21S43/235;F21S43/14;F21V7/00;F21V8/00;F21V23/00;F21V7/24;F21V19/00;F21W103/25;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严义秀 |
地址: | 20151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传导 模式 辅助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光传导模式的变道辅助灯结构,包括反光盒、浮法玻璃、LED灯、变道辅助灯基板;反光盒的一面设置有安装浮法玻璃和LED灯的空腔,反光盒的另一面为开放的盒式结构,导出线从盒式结构中导出,并卡在盒式结构上;反光盒的设置有空腔的一面固定安装在变道辅助灯基板上。本实用新型取消反光板镀铬工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本实用新型反光板小型化、轻量化。本实用新型轻量化后,减轻实际驾驶过程中后视镜镜片容易抖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浮法玻璃来导光,大大增加了变道灯的亮度。本实用新型取消了传统变道辅助灯中的菲林片,避免了菲林片长时间使用会变黄变色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道辅助灯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改变光传导方式的结构设计,增加导光亮度,减少反光板的体积大小,减轻变道辅助灯的重量,相对应的也减少了后视镜镜片的抖动的基于光传导模式的变道辅助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变道辅助灯是通过双面胶贴在后视镜镜片背面,变道辅助灯导光方式采一般采用的是光反射模式,这种光反道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反光板需要通过镀铬或镀铝来实现,存在环境污染。2、反光板相对来说体积较大,不利于镜面转动角度的增加,反光板会与后视镜其它零件存在干涉。3、因为变道辅助灯反光板体积较大,相对应重量也较大,在后视镜实际驾驶过程中容易引起镜片抖动。4、变道灯的亮度较低,需要增加LED灯珠功率才能达到要求。以上所产生问题的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传统导光方式所导致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改变光传导方式的结构设计,增加导光亮度,减少反光板的体积大小,减轻变道辅助灯的重量,相对应的也减少了后视镜镜片的抖动的基于光传导模式的变道辅助灯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基于光传导模式的变道辅助灯结构,所述基于光传导模式的变道辅助灯结构包括:反光盒、浮法玻璃、LED灯、变道辅助灯基板;反光盒的一面设置有安装浮法玻璃和LED灯的空腔,反光盒的另一面为开放的盒式结构,导出线从盒式结构中导出,并卡在盒式结构上;反光盒的设置有空腔的一面固定安装在变道辅助灯基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导出线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卡在盒式结构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反光板为ABS树脂材质的反光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浮法玻璃的厚度为反光盒厚度的1.5-3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LED灯安装在浮法玻璃的一侧或环绕整个浮法玻璃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LED灯固定在变道辅助灯基板,且与反光盒之间留有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间隙的范围为:10-20mm。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光传导模式的变道辅助灯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取消反光板镀铬工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2、反光板小型化、轻量化。
3、轻量化后,减轻实际驾驶过程中后视镜镜片容易抖动的缺陷。
4、本发明通过浮法玻璃来导光,大大增加了变道灯的亮度。
5、取消了传统变道辅助灯中的菲林片,避免了菲林片长时间使用会变黄变色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一面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另一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A-A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干巷车镜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干巷车镜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102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