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球墨管表面抛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03001.6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86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成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青龙球墨管配件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1/08 | 分类号: | B24C1/08;B24C3/04;B24C9/00;B24C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墨管 表面 抛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球墨管表面抛光装置,其涉及球墨管表面处理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球墨管表面去毛刺以及抛光工作,由工作人员手持抛光机手动完成,清理效率低,不能满足大批量球墨管处理的问题。包括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中空设置,所述工作箱的底部设置有置物架,所述工作箱的内壁上设置有喷料口,所述工作箱的两侧设置有供料装置,所述工作箱上还设置有封门装置。通过喷料口、供料装置以及置物架的设置,完成球墨管表面的去毛刺以及抛光工作,避免工作人员手持抛光机逐一清理,提高球墨管表面质量,解放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实现自动化生产加工,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墨管表面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球墨管表面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球墨铸铁管是以镁或稀土镁结合金球化剂在浇注前加入铁水中,使石墨球化,应力集中降低,使管材具有强度大、延伸率高、耐冲击、耐腐蚀、密封性好等优点的管件;内壁采用水泥砂浆衬里,改善了管道输水环境、提高了供水能力、降低了能耗;管口采用柔性接口,且管材本身具有较大的延伸率,使管道的柔性较好,在埋地管道中能与管道周围的土体共同工作,改善管道的受力状态,从而提高了管网运行的可靠性。因此,目前我国供水行业通常采用球墨铸铁管作为主管件。
球墨铸铁管经浇筑成型后,表面存有大量毛刺,球墨管拐角处棱角大,易造成工作人员损伤;常规球墨管表面去毛刺以及抛光工作,由工作人员手持砂轮机打磨抛光,抛光效率低,增加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不能满足大批量球墨管表面处理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球墨管表面抛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球墨管表面去毛刺以及抛光工作,由工作人员手持抛光机手动完成,清理效率低,不能满足大批量球墨管处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球墨管表面抛光装置,包括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中空设置,所述工作箱的底部设置有置物架,所述工作箱的内壁上设置有喷料口,所述工作箱的两侧设置有供料装置,所述工作箱上还设置有封门装置,所述供料装置包括有供料箱,所述供料箱中设置有小钢珠,所述供料箱的内壁上设置有矩形通槽,所述矩形通槽连通喷料口设置,所述供料箱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工作箱上。
优选的,所述喷料口呈多组对称设置在工作箱的内壁上,所述喷料口的横截面呈楔形设置,所述喷料口的喷料端口向下设置。
优选的,所述置物架呈中空敞口设置,所述置物架上均布有横杆,所述横杆采用柔性材质设置。
优选的,所述相邻横杆之间满足小钢珠通过即可,所述置物架的端面设置有安装把手。
优选的,所述相邻安装把手之间设置有封堵块,所述封堵块与置物架之间可拆卸设置。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喷料口、供料装置以及置物架的设置,完成球墨管表面的去毛刺以及抛光工作,避免工作人员手持抛光机逐一清理,提高球墨管表面质量,解放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实现自动化生产加工,降低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维护成本低,去毛刺装置能同时处理大批量球墨管,保证去毛刺后的球墨管表面质量良好,符合工业生产加工自动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球墨管表面抛光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其中,1-工作箱、2-置物架、201-横杆、202-安装把手、203-封堵块、3-喷料口、4-供料装置、401-供料箱、402-矩形通槽、403-支撑板、 5-封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青龙球墨管配件铸造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青龙球墨管配件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030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拆型球墨管表面清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甘蔗机液压驱动负载平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