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药热奄包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97784.1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94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刘蕾;刘誉华;肖欢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3/06 | 分类号: | A61H33/06;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张梅 |
地址: | 550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热奄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药热奄包。包括有药材包,药材包的上端面设有拉链,药材包的下端面设有收纳袋,收纳袋的开口向药材包背面设置,药材包的正面设有热奄层,热奄层下方药材包的正面上设有隔绝层,隔绝层与热奄层四周的药材包通过魔术贴活动粘合连接;所述药材包背面每条边的两侧均设有袢带。本实用新型具有热奄包制备方便,工作效率高,外形美观,中药材取出或放入简单方便,热奄包制备及使用时干净卫生,避免药液渗漏出造成周围环境污染,热蒸气损失慢,充分利用药效,成本低,治疗的效果好,在治疗过程中,热奄包不易滑落或者偏移,且患者移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奄包,特别是一种中药热奄包。
背景技术
中药热奄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制备药包(奄包),将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而对于现有的中药热奄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现有大多数是将中药材水蒸加热后,用布包裹、打结形成热奄包,但是中药材包裹复杂,热奄包制备麻烦,并且这样方式制备的热奄包上有结,不美观;在上述中药热奄包制备及其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中药材的药液会从周围布渗漏出,且药液为深色或者黄色,使用过程中造成周围环境污染,不干净卫生,同时热奄包内的热蒸气会通过周围的布散发,而不仅仅是对治疗部位散发热蒸气,导致热蒸气损失快,药效的浪费,成本高,治疗的效果差;当热奄包内的热蒸气散发完或者不能满足中药热奄包治疗时,通过将结打开,把中药材倒出,将中药材再次进行水蒸加热,然后再用布包裹、打结形成热奄包,继续使用,直到中药材药效完成丧失或者药效不能满足中药热奄包治疗时,才将中药材舍去,在这个过程中,结打开不方便,热奄包制备复杂,工作效率低;采用上述中药热奄包治疗过程中,现有大多是将热奄包直接放置在治疗部位上,在治疗过程中,热奄包容易滑落或者偏移,且患者移动不方便。所以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我们从而研发出一种中药热奄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热奄包。本实用新型具有热奄包制备方便,工作效率高,外形美观,中药材取出或放入简单方便,热奄包制备及使用时干净卫生,避免药液渗漏出造成周围环境污染,热蒸气损失慢,充分利用药效,成本低,治疗的效果好,在治疗过程中,热奄包不易滑落或者偏移,且患者移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中药热奄包,包括有药材包,药材包的上端面设有拉链,药材包的下端面设有收纳袋,收纳袋的开口向药材包背面设置,药材包的正面设有热奄层,热奄层下方药材包的正面上设有隔绝层,隔绝层与热奄层四周的药材包通过魔术贴活动粘合连接;所述药材包背面每条边的两侧均设有袢带。
前述的中药热奄包中,所述热奄层采用无纺布或者纱布材料,药材包、隔绝层和收纳袋采用医用橡胶材料。
前述的中药热奄包中,所述袢带内活动设有固定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977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炉
- 下一篇:硅片插片机的喷水装置和硅片插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