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船法拆除海上平台上部组块的桩腿耦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63510.0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32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邱明扬;李德江;傅强;王泓晖;刘贵杰;孟珣;明海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7/00 | 分类号: | E02B17/00;B63B35/28;F16F15/08 |
代理公司: | 青岛汇智海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35 | 代理人: | 王皎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船法 拆除 海上 平台 上部 耦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平台拆除领域,特别是一种双船法拆除海上平台上部组块的桩腿耦合装置。包括承重机构和对接耦合缓冲机构,对接耦合缓冲机构位于承重机构内,承重机构包括上部外套筒和下部外套筒,上部外套筒和下部外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对接耦合缓冲机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部接收器、液压缸机组、竖直方向缓冲橡胶和沙子,上部接收器的顶部表面设有与插尖对接的凹槽,上部接收器的环形侧面设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水平方向缓冲橡胶。其实现了对海洋平台拆解插尖处的准确定位和对接,并缓冲和吸收此过程中产生的碰撞载荷,进而达到提高海上平台拆除过程安全性、以及拆除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平台拆除领域,特别是一种双船法拆除海上平台上部组块的桩腿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陆地资源越发不能满足人们对资源的需求。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藏着大量未开发的石油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海底石油资源约占全球石油资源的三分之一。想要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海底石油资源,就必须通过建立海洋平台,对海底资源实施开采。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为了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我国近几十年来在多个海域建立了海洋平台,譬如,渤海的LD和QK8-2,以及东海的CHX气油田,这些海洋平台在服役期间为海洋资源的开采利用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服役时间的推移,目前越来越多的海洋平台已经到达了使用年限,按照相关规定,在此之后海洋平台已经超出了安全工作的使用年限,便不能再继续投入使用。对已经到达服役年限的海洋平台不能弃置不顾,需予以拆除。如果海洋平台到达规定年限后不进行拆除则有可能引发平台倾覆和倒塌,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也会因石油的泄露对周围海域产生污染。可见废弃海洋石油平台的拆除对海洋石油工业来说非常重要,对保证作业区域的海洋环境安全、通航安全、渔业生产甚至国防航道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海洋石油平台拆除相关技术已迫在眉睫。
目前比较常用的拆解方式有两种:吊装拆解法和驳船法。其中吊装拆解法又可以分为分块吊装法和整体吊装法,驳船法可分为单船法和双船法。整体吊装法的拆解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海洋平台(5千吨),而驳船法相比于吊装拆解法适用范围更广,可以根据所要拆解的海洋平台尺度选择驳船,大型海洋平台(2万吨以上)的拆解作业往往都是通过驳船法开展进行。
伴随着许多大型/超大型海洋平台接近服役寿命,双船法拆除海洋平台上部组块的方法已成为一项主要的拆除方式。利用该方法实现拆除的一般过程为:将海洋平台上部组块的重量由导管架转移至驳船上,最后进行退船,将上部组块运送至陆地完成拆解。作业过程一般分为四步:1、驳船定位:驳船驶入作业区域靠近导管架之后,通过锚链、护舷和系泊缆来调节驳船的水平位置,调整组块插尖与LMU的相对位置,同时限制驳船运动幅值,保证插尖在LMU的捕捉半径内;2、耦合对接:当驳船到达指定位置后,通过对驳船吃水量的调节进行驳船竖直方向的位置调节,再通过液压千斤顶进行小范围内的位置调整,实现LMU的上部接收器与上部组块插尖的对接;3、载荷转移:当上部组块插尖与桩腿耦合装置完成对接后,通过调节驳船的压载系统使驳船水位下降,通过桩腿耦合装置逐渐将海洋平台上部组块的重量转移至驳船上,继续调节水位使海洋平台与原导轨架完全分离;4、退船运输:在完成载荷转移后将驳船所携带上部组块撤离导管架上方,调整驳船压载系统使驳船回复正常形势水位,两艘驳船相互协同撤离海域,将上部组块运输至陆地再进行拆解回收。
对于海洋平台上部组块的拆除,驳船与上部组块的对接是该过程的重中之重,这主要是因为海洋平台服役在复杂海洋环境中,其承受的风浪流载荷呈现出随机多变的特点,致使对接时接触点无论是载荷形式、还是大小和方向均非常复杂,且存在较强的刚性碰撞,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另外,现有的桩腿耦合装置,其在耦合对接过程中的位置调节主要依靠驳船的压载系统,使上部接收器逐步对准插针,从而完成对接,为了稳固起见,大部分驳船需要安装多个对接桩腿耦合装置,由于制造以及安装定位误差的存在,各个桩腿耦合装置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更是极大增加了对接的难度,令对接过程效率低、耗时长。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大学;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635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