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吸能合金湿坯烧结炉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56963.0 | 申请日: | 2021-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63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戴泽玉;史子木;方继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5/05 | 分类号: | F27B5/05;F27B5/06;F27D9/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干桂花 |
| 地址: | 2314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吸能 合金 烧结炉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吸能合金湿坯烧结炉,包括烧结外炉以及设置在烧结外炉内部的烧结内炉,烧结外炉与烧结内炉之间留有间隙,烧结内炉外壁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环形挡板,环形挡板外周面与烧结外炉内壁连接,多个环形挡板将烧结外炉与烧结内炉之间间隙分隔成多个独立封闭的冷却腔,烧结外炉上与各冷却腔相对应位置均安装有与冷却腔连通的进气管、出气管,烧结外炉上还安装有与多个冷却腔连通的抽气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抽气机构、进气管、出气管,实现冷却腔与外界的热交换,冷却速度快,可以有效减少真空烧结炉冷却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金材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吸能合金湿坯烧结炉。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生产厂家不断采用技术手段对真空烧结设备进行改进,一方面要考虑不断提高真空烧结过程中相关参数指标,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如何缩短工艺时间、减小劳动强度。真空烧结外炉在工作时,其内部的温度,尤其是炉体内部的保温筒内的温度,有一千多摄氏度,通过自然冷却到规定的一百摄氏度以下,又由于真空烧结外炉内的产品是在真空下烧结的,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冷却时不能打开炉门,因此,真空烧结外炉的冷却非常缓慢,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吸能合金湿坯烧结炉。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吸能合金湿坯烧结炉,包括烧结外炉以及设置在烧结外炉内部的烧结内炉,烧结外炉与烧结内炉之间留有间隙,烧结内炉外壁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环形挡板,环形挡板外周面与烧结外炉内壁连接,多个环形挡板将烧结外炉与烧结内炉之间间隙分隔成多个独立封闭的冷却腔,烧结外炉上与各冷却腔相对应位置均安装有与冷却腔连通的进气管、出气管,烧结外炉上还安装有与多个冷却腔连通的抽气机构。
优选的,冷却腔设置有将冷却腔分隔成进气腔、出气腔的分隔板,分隔板上开设有连通进气腔与出气腔的通气孔。
优选的,单向进气管与进气腔连通且单向进气管内安装有可使外界气体进入进气腔内的单向进气阀,单向出气管与出气腔连通且单向出气管内安装有可使出气腔的气体进入外界的单向出气阀。
优选的,分隔板外周面与烧结外炉内壁连接且其内周面与烧结内炉之间留有间隙,分隔板的内径从靠近进气腔一端向远离进气腔一端逐渐增大。
优选的,抽气机构包括活动板、多个活动杆和驱动件,烧结外炉上与各进气腔相对应位置均安装有与进气腔连通的连接管,连接管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活塞,多个活动杆分别插入多个连接管内并分别与多个连接管内的活塞连接,活动杆远离活塞一端与活动板连接,驱动件安装在烧结外炉上并用于驱动活动板沿烧结外炉径向来回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吸能合金湿坯烧结炉,通过设置抽气机构、进气管、出气管,实现冷却腔与外界的热交换,冷却速度快,可以有效减少真空烧结炉冷却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吸能合金湿坯烧结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吸能合金湿坯烧结炉,包括烧结外炉1以及设置在烧结外炉1内部的烧结内炉2,其中:
烧结外炉1与烧结内炉2之间留有间隙,烧结内炉2外壁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环形挡板3,环形挡板3外周面与烧结外炉1内壁连接,多个环形挡板3将烧结外炉1与烧结内炉2之间间隙分隔成多个独立封闭的冷却腔。
烧结外炉1上与各冷却腔相对应位置均安装有与冷却腔连通的进气管4、出气管5,烧结外炉1上还安装有与多个冷却腔连通的抽气机构。
在具体实施例中,冷却腔设置有将冷却腔分隔成进气腔7、出气腔8的分隔板6,分隔板6外周面与烧结外炉1内壁连接,分隔板6内周面与烧结内炉2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环形的通气孔9,分隔板6的内径从靠近进气腔7一端向远离进气腔7一端逐渐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569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