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穿戴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53155.9 | 申请日: | 2021-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09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康伟;权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4B47/06 | 分类号: | G04B47/06;G04B37/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 地址: | 266104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柔性支撑柱、形变模块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主体包括外壳,外壳中封装有控制器和电源模块,所述外壳包括佩戴时与人体肌肤相贴合的底盘;柔性支撑柱安装在底盘上且外露底盘;形变模块设置在柔性支撑柱中,在所述主体佩戴在人体上时,受底盘与人体肌肤的挤压而向四周延展;所述形变模块电连接电源模块,在通电时其形态由软变硬,撑起柔性支撑柱,使底盘离开人体肌肤;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与底盘相贴合的人体肌肤的温度和湿度,生成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检测信号调节电源模块对所述形变模块的通断电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设备具有自动排湿和降温功能,可以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需要与人体肌肤相贴合的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是一种可以直接穿戴在人身上或是整合到人体的衣服或配件中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指环等。
以智能手表为例进行说明。智能手表在佩戴于人体的腕部时,手表的底盘是与人体的肌肤紧密接触的。由于手表的底盘通常采用金属或塑料制成,不具有透气性,因此长时间佩戴后,人体与手表底盘相接触的皮肤有时会出现温度升高或者有汗液产生等问题,降低了人体佩戴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排湿和降温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以提高可穿戴设备佩戴的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柔性支撑柱、形变模块和温湿度传感器;其中,所述主体包括外壳,外壳中封装有控制器和电源模块,所述外壳包括佩戴时与人体肌肤相贴合的底盘;所述柔性支撑柱安装在所述底盘上,且外露所述底盘;所述形变模块设置在所述柔性支撑柱中,在所述主体佩戴在人体上时,受所述底盘与人体肌肤的挤压而向四周延展;所述形变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在通电时其形态由软变硬,撑起所述柔性支撑柱,使所述底盘离开人体肌肤;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检测与所述底盘相贴合的人体肌肤的温度和湿度,生成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检测信号调节所述电源模块对所述形变模块的通断电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形变模块可以采用电极板和填充物构成;其中,所述电极板包括上下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其通过电源线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填充物包括铁粉和硅胶颗粒,封装在所述柔性支撑柱所形成的内部腔体中,且位于所述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当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通电时,电流通过正极板、铁粉流向负极板,从而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形成磁场,吸附周围的铁粉全部汇聚到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从而撑起柔性支撑柱,抬高主体,让外壳的底盘离开人体肌肤,进而通过空气的流通带走肌肤表面的热量和湿气,达到排湿、降温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形变模块还可以采用电极板和磁性棉构成;其中,电极板包括上下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其通过电源线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磁性棉封装在所述柔性支撑柱所形成的内部腔体中,且位于所述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所述磁性棉为在通电状态下由软变硬的介质,当电源模块为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供电时,磁性棉变硬,恢复到未受挤压状态下的原始形状,撑起柔性支撑柱,使底盘与人体肌肤分离,达到自动排湿和降温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板优选通过密封胶与所述柔性支撑柱密封固定,以实现形变模块在柔性支撑柱中的定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柔性支撑柱所形成的内部腔体中,且位于所述形变模块的下方;在所述柔性支撑柱的底面形成有开口,将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探头正对所述开口,以准确地感测人体肌肤的温度和湿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外周与柔性支撑柱的内部腔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O形密封圈,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柔性支撑柱的底面开口通过结构密封胶密封,以防止汗液和外部水分渗入,起到密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歌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531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管理装置
- 下一篇:耐磨溜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