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点循环燃烧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50991.1 | 申请日: | 2021-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20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义;彭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开阳三环磨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19/02 | 分类号: | F27B19/02;F27D17/00;F27D99/00;F27D1/18;F27D7/02;F27D13/00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 地址: | 5503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点 循环 燃烧 系统 | ||
1.一种多点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窑炉(1),相邻窑炉(1)间通过管道(2)连通,在相邻窑炉(1)间的管道(2)上均设置有阀门(9)实现对应管道(2)的开闭;
集气箱(3),所有窑炉(1)与集气箱(3)之间均设置排气管(4)实现集气箱(3)与单个窑炉(1)单独连通,在每根排气管(4)上设置有开闭阀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点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窑炉(1)之间通过管道(2)连通形成一个闭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点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窑炉(1)一侧分别设置有原料输入带(5)和燃气输入管(6),且该原料输入带(5)和燃气输入管(6)分别与对应窑炉(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点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集气箱(3)尾部设置有布袋除尘器(7)实现对尾气处理排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点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窑炉(1)包括整体为容腔结构的基体(11),该基体(11)上端为窑顶盖结构(12),在基体(11)底部中央设置出料口(14);
所述基体(11)内部为中空结构用于存放原料,其中该中空结构的上部由耐火砖(110)围城的圆柱容腔结构,该中空结构的下部由耐火浇筑料(111)填充而成的倒锥体容腔结构;
在基体(11)下部两侧对称设置抽气口(13),该抽气口(13)与对应管道(2)连通;
在基体(11)下部设置抽气通道,该抽气通道的内接口与倒锥体容腔结构连通,该抽气通道的外接口与对应抽气口(13)连通;
所述抽气通道包括水平抽气通道(15)和倾斜抽气通道(16),在水平抽气通道(15)和倾斜抽气通道(16)的外侧接口的耐火浇筑料内设置环形通道(17),该环形通道(17)与对应抽气口(13)连通;
在与水平抽气通道(15)对应位置的基体(11)外侧设置有观察孔(118),实现通过观察孔(118)和水平抽气通道(15)实时观察窑炉中原料焙烧情况;
所述倾斜抽气通道(16)为内低外高的通道结构,既能有效避免原料外流又可实现热量充满原料,焙烧充分;
在基体(11)中部均匀布置多个空气进气口(19),在基体(11)和耐火砖(110)之间设置有预热风道(112),在耐火砖(110)上端设置水平进风道(113),该水平进风道(113)连通预热风道(112)和由耐火砖(110)围城的圆柱容腔结构,在空气进气口(19)与预热风道(112)之间设置环形风道(114)实现彼此连通;
所述窑顶盖结构(12)包括设置在窑顶盖结构(12)中部的原料进料口(115),在原料进料口(115)一侧的窑顶盖结构(12)上设置有抽气排气口(116),该抽气排气口(116)与对应排气管(4)连接,在窑顶盖结构(12)上分别设置有空气进气口一(117)和燃料进气口(18),该燃料进气口(18)与对应燃气输入管(6)连接;
所述燃料进气口(18)的进气方向为窑顶盖结构(12)的切线方向,使得燃气通过燃料进气口(18)呈环状流入到基体(11)内;
所述空气进气口一(117)呈中心对称分布在窑顶盖结构(12)顶部,在窑顶盖结构(12)内侧底面设置与空气进气口一(117)同样数量的喷气口(20),该喷气口(20)的喷头竖直向下,在喷气口(20)与对应空气进气口一(117)之间通过设置热风交换器(21)实现彼此连通;
所述热风交换器(21)整体为空腔结构且设置在窑顶盖结构(12) 内,在空腔结构内设置隔板使得热风交换器(21)构成“之”字形通道,使得空气从喷气口(20)进入时得到预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点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箱(3)整体为柱状圆筒结构,在集气箱(3)顶部设置有进风口(31),该进风口(31)与对应排气管(4)连接,在集气箱(3)下部外侧设置有引风机(22),引风机(22)的排风口(23)与布袋除尘器(7)连通;
所述引风机(22)至少两台,且对称分布在集气箱(3)下部外侧;
所述进风口(31)呈中心对称分布在集气箱(3)顶部四周;
在集气箱(3)中部设置有导流柱(25),在引风机(22)进气端设置引风管(24),该引风管(24)的管口方向为集气箱(3)结构的切线方向,该引风管(24)与导流柱(25)配合实现集气箱(3)中气体为螺旋状流动且保持位于各个进风口(31)处的气压均匀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开阳三环磨料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开阳三环磨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5099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