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45658.1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02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问泉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荷 竖流式 沉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混凝池和沉淀池,混凝池和沉淀池之间由连通管连接;混凝池设有搅拌器;沉淀池设有中心管,中心管连接喇叭口,喇叭口底端设有反射板,沉淀池内设有斜管,沉淀池顶部四周设有出水槽。可以增加颗粒之间相互碰撞的几率,提高3~5倍的表面负荷,减少占地面积,减少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积池是应用沉积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天然沉积或混凝沉积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积池按水流方向分为平流式沉淀池和竖流式沉积池和幅流式沉淀池。沉积作用决定于沉积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
在实际运行中,表面负荷低,处理效果不稳定。急需发明一种新型沉淀池克服这些缺点,以满足更高水平的污水处理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混凝池和沉淀池,混凝池和沉淀池之间由连通管连接;混凝池设有搅拌器;沉淀池设有中心管,中心管连接喇叭口,喇叭口底端设有反射板,沉淀池内设有斜管,沉淀池顶部四周设有出水槽。
所述混凝池底部设有混凝池排渣管。
所述混凝剂投加管向混凝池投加混凝剂。
所述进水管总管上接有支管一和支管二,所述支管一上设有蝶阀,所述支管一向混凝池进水,所述支管二深入沉淀池的中心管。
所述出水槽内设有出水管。
所述沉淀池底部设有沉淀池排渣管。
所述斜管采用蜂窝三角形,长度为1000mm,水平倾角为60°。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一些优点:只需少量水进入混凝池,减少搅拌器的能耗;部分原水与混凝剂在混凝池中完成混凝过程,生成的泥渣与直接进入中心管的原水接触,增加颗粒之间相互碰撞的几率,在沉淀区更易于沉淀,进而提高沉降效果;在池内设有斜管,可以增大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减少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
图中:1-混凝池、2-沉淀池、11-搅拌器、21-中心管、22-反射板、23-斜管、24-出水槽、25-喇叭口、31-混凝剂投加管、32-进水总管、33-蝶阀、34-支管一、35-支管二、36-沉淀池排渣管、37-出水管、38-混凝池排渣管、39-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的权利要求和实用新型内容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所示:
一种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混凝池1和沉淀池2,混凝池1和沉淀池2之间由连通管39连接;混凝池1设有搅拌器11;沉淀池2设有中心管21,中心管21连接喇叭口25,喇叭口25底端设有反射板22,沉淀池2内设有斜管23,沉淀池2顶部四周设有出水槽24。
所述混凝池1底部设有混凝池排渣管38。
所述混凝剂投加管31向混凝池1投加混凝剂。
所述进水管总管32上接有支管一34和支管二35,所述支管一34上设有蝶阀33,所述支管一34向混凝池1进水,所述支管二35深入沉淀池2的中心管21。
所述出水槽24内设有出水管37。
所述沉淀池2底部设有沉淀池排渣管36。
所述斜管23采用蜂窝三角形,长度为1000mm,水平倾角为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问泉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问泉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456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固定一次性外科手套
- 下一篇:一种飞轮安装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