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极变速带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10437.0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25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陆德胜;范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耐者胶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G1/28 | 分类号: | F16G1/28;F16G1/14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程颖丽 |
地址: | 317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极 变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极变速带,旨在提供一种抗拉、散热、耐磨性能好的无极变速带,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变速带带体包括外基层和内齿层,内齿层上设有若干沿带长方向隔开间距的内齿,内齿层的内表面设有耐磨层,外基层和内齿层之间设有加强层,加强层内沿内齿层往外基层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加强层、抗拉层、第二加强层,第一加强层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粘合剂Ⅱ,抗拉层包括抗拉条A、抗拉条B、抗拉条C,抗拉条A、抗拉条C围绕抗拉条B相互缠绕连接,第二加强层设有第二加强筋和粘合剂Ⅱ,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无极变速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用于摩托车上的无极变速带存在以下问题:
1、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将无极变速带摩托车的两侧传动轴上,无极变速带承受着较大一部分的拉扯力,长期使用无极变速带的使用寿命短,报废率高;
2、在使用的过程中,摩托车高速运转,无极变速带与传动轴高频率摩擦产生高温,散热效果差,耐磨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极变速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极变速带,包括变速带带体,其特征是:所述变速带带体包括外基层和内齿层,所述内齿层上设有若干沿带长方向隔开间距的内齿,所述内齿层的内表面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由高密度乙烯涂层和聚酰胺涂层组成,所述外基层和内齿层之间设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内沿内齿层往外基层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加强层、抗拉层、第二加强层,所述第一加强层设有抗拉连接带和粘合剂Ⅱ,所述抗拉层包括抗拉条A、抗拉条B、抗拉条C,所述抗拉条A、抗拉条C围绕抗拉条B相互缠绕连接且抗拉条A、抗拉条B、抗拉条C由拈线构成,所述拈线由一个或多个线束形成,所述线束是由高强度玻璃纤维的长丝束通过粘合剂Ⅰ一体化形成的,所述第二加强层设有第二加强筋和粘合剂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内齿层的两相邻内齿隔开间距形成耐磨槽,所述耐磨槽与内齿相接的槽面为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拉连接带的径向截面为波浪形且通过粘合剂Ⅱ固定密封连接在第一加强层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高密度乙烯涂层涂设于内齿层的内表面,所述聚酰胺涂层涂设于高密度乙烯涂层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径向截面为圆形状且通过粘合剂Ⅱ固定密封连接在第二加强层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外基层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层。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内齿面上两相邻的内齿隔开间距设置增加散热面积和摩擦缓冲面积,加强层采用第一加强层、抗拉层、第二加强层多层设计提高结构强度,抗拉层内多个抗拉条缠绕连接增加抗拉强度,抗拉条的结构设计提高自身抗拉性能,抗拉连接带和第二加强筋加强无极变速带的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抗拉条的径向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耐磨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变速带带体;2、外基层;3、内齿层;4、内齿;5、耐磨层;6、高密度乙烯涂层;7、聚酰胺涂层;8、第一加强层;9、抗拉层;10、第二加强层;11、抗拉连接带;12、第二加强筋;13、抗拉条A;14、抗拉条B;15、抗拉条C;20、耐磨槽;21、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4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耐者胶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耐者胶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10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