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241431.2 | 申请日: | 2021-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83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卢小波;张鹏;崔秀婵;丁芳菊;周国伟;陈得鹏;汪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1F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喆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梁永昌 |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土 混合 坡道 防护 轻型 廊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包括廊道主体,廊道主体包括竖向设置的岸内侧混凝土墙和若干岸外侧立柱,岸内侧混凝土墙与岸外侧立柱平行设置,岸内侧混凝土墙与岸外侧立柱之间顶部设有廊道顶板,岸内侧混凝土墙与岸外侧立柱之间底部设有混凝土路面。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明确,施工方便,能够解决现有机械加固方法、框格防护类方法、喷混凝土封面防护方法等边坡加固防护处理方法受地形地质条件、边坡岩土特性、边坡岩土物质组成,防护处理范围和坍塌体量等限制,或处理不彻底、或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经济等问题,长期威胁道路行人及车辆行车交通安全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防护结构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大多位于深山峡谷,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边坡高陡、道路以上边坡岩土稳定性差,受风蚀、水蚀、降雨、冻融影响,经常发生岸坡崩塌、掉块及滚石,侵占路面,造成交通中断,需经常清理,给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造成不便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工程上对道路以上边坡主要采用锚杆(索)加固、锚喷加固、抗滑桩支挡结构等机械加固方法;混凝土或浆砌石等材料在边坡上形成骨架的框格防护类方法;喷混凝土封面防护方法;主、被动防护网方法;植物防护或几种方法的组合等边坡加固防护处理。但上述方法受地形地质条件、边坡岩土特性、边坡岩土物质组成,防护处理范围和坍塌体量等限制,或处理不彻底、或有一定的局限性、或不经济等问题,长期威胁道路行人及车辆行车交通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包括廊道主体,所述廊道主体包括竖向设置的岸内侧混凝土墙和若干岸外侧立柱,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与所述岸外侧立柱平行设置,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与岸外侧立柱之间顶部设有廊道顶板,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与岸外侧立柱之间底部设有混凝土路面;
所述岸外侧立柱底部固定设有基础梁,所述基础梁底部固定设有外侧基础桩,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底部固定设有内侧基础桩;
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远离所述岸外侧立柱的外侧设有纵向碎石缓冲层,所述廊道顶板的顶部设有横向碎石缓冲层,所述横向碎石缓冲层的顶部为坡度设计,内侧高于外侧;
所述廊道顶板的内外两端底部均设有加固梁,所述横向碎石缓冲层的外侧设有排水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凝土路面材质为C20混凝土,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廊道顶板、岸外侧立柱、外侧基础桩、内侧基础桩、加固梁的材质均为C25钢筋混凝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岸外侧立柱为矩形断面结构,尺寸为600mm×600mm,所述外侧基础桩、内侧基础桩的直径均为600mm,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厚度为500mm,所述廊道顶板厚度为400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纵向碎石缓冲层和横向碎石缓冲层的厚度为0.5m~1.5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水管为φ110PVC排水管,间距为1.0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廊道主体上按照规范要求设有伸缩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明确,施工方便,能够解决现有防护方法如锚杆加固、锚喷加固、抗滑桩支挡结构等机械加固方法;混凝土或浆砌石等材料在边坡上形成骨架的框格防护类方法;喷混凝土封面防护方法;主、被动防护网防护方法;植物防护或者几种方法的组合等边坡加固防护处理方法受地形地质条件、边坡岩土特性、边坡岩土物质组成,防护处理范围和坍塌体量等限制,或处理不彻底、或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经济等问题,长期威胁道路行人及车辆行车交通安全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414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