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冷芯盒自动混砂系统的双组份树脂定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41029.4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90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刘霞;马永生;宋保华;杨启帆;王向飞;王冲冲;赵西佳;范巧变;刘文化;周存堂;郭海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5/04 | 分类号: | B22C5/0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联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90 | 代理人: | 周会芝 |
地址: | 471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冷芯盒 自动 系统 双组份 树脂 定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冷芯盒自动混砂系统的双组份树脂定量装置,包括混砂机、第一树脂定量机构、第二树脂定量机构以及控制系统;第一树脂定量机构和第二树脂定量机构均包括驱动电机、减速箱、编码器、螺旋推杆、伸缩杆、定量缸以及树脂罐;定量缸包括腔体、活塞和定量缸杆,腔体分别与树脂罐和混砂机管路连接,树脂罐与腔体之间、腔体与混砂机之间均设有控制树脂单向流动的单向阀;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活塞在腔体内往复移动进而控制树脂的抽吸和注射,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编码器以控制活塞的位移量进而控制树脂流入或流出腔体的量。该树脂定量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定量准确、运行可靠且调节方便,进而有效保证铸造砂芯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砂芯混制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冷芯盒自动混砂系统的双组份树脂定量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冷芯盒的双组份树脂砂是经过混砂装置把芯砂和两种成分的树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铸造砂模用砂。I组份为酚醛树脂,II组份为聚异氰酸酯。冷芯盒芯砂的混制要求两种树脂定量准确,过低会造成强度不足,过高会造成发气量增大和成本的浪费。
在自动混砂系统中,要求树脂定量装置可靠性高,重复稳定性好,然而一些定量装置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树脂定量的使用要求,如申请号为201010558318.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树脂定量装置,该定量装置采用流量时间控制法,定量泵依靠时间定量完成,但受树脂本身流动的不稳定性及定量泵系统结构特点的影响,经常受打空、泵体内积料固化、负载波动等影响,造成定量精度不够、稳定性差等问题;申请号为201811045059.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电动分配定量装置,该定量装置设有上、下固定片,每个固定片上设有多个孔,每次定量由电机转动一定角度,带动定量转子转动,上、下不同孔径的定量孔联通,实现定量孔对液体进行定量分配,但是每次定量通过孔与孔的联通,不宜控制定量分配体积,该计量不够准确,操作不方便;2002年第10期《机械工程师》杂志发表的“一种新型定量送料装置”论文,该论文的定量送料装置由电机正转丝杠旋转,带动拖板、送料盘前进,当行至落料位置时,插板靠限位块打开开始落料(第一次料杯中无料),同时撞架将插板打开,粉料由料斗落满量具体量杯,定量完成。该装置适合固态粉状物料的定量且精度较低,不适合铸造树脂类流体的精确定量。
在实际生产中,上述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仅会造成树脂的浪费,而且也会造成铸造砂芯的废品率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冷芯盒自动混砂系统的双组份树脂定量装置,该注射式树脂定量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定量准确、运行可靠且调节方便,进而有效保证铸造砂芯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用于冷芯盒自动混砂系统的双组份树脂定量装置,包括用于将芯砂和双组份树脂进行混合的混砂机、用于向混砂机定量供给第一组份树脂的第一树脂定量机构、用于向混砂机定量供给第二组份树脂的第二树脂定量机构以及能够同时控制第一树脂定量机构和第二树脂定量机构工作的控制系统;
所述第一树脂定量机构和第二树脂定量机构均包括自控制系统起依次连接的驱动组件、螺旋推杆、伸缩杆、定量缸以及树脂罐;
所述定量缸包括腔体、活塞以及定量缸杆,定量缸杆分别与活塞和伸缩杆相连,所述腔体分别与树脂罐和混砂机管路连接,树脂罐与腔体入口之间、腔体出口与混砂机之间均设有控制树脂单向流动的单向阀;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活塞在腔体内往复移动进而控制树脂流入或流出腔体;
所述驱动组件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减速箱和编码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编码器以控制活塞的位移量进而控制树脂流入或流出腔体的量。
进一步地,螺旋推杆、伸缩杆和定量缸杆的轴线一致。
进一步地,伸缩杆和定量缸杆之间通过联接体相连接。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410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