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慧能源用轻型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33612.0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76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丁红梅;盛金伟;徐静;陈鑫;吴国良;张慎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00;H01B7/17;H01B7/22;H01B7/28;H01B7/282;H01B7/42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会 |
地址: | 2142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能源 轻型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慧能源用轻型电缆,缆芯包括弹性骨架、位于弹性骨架内部中心位置的主线芯组及位于弹性骨架外部与绕包层之间的若干组不相互接触的控制线芯组,弹性骨架上具有若干个连续的凸起,弹性骨架外部且位于每相邻两个凸起之间设置一组控制线芯组,主线芯组包括由若干个主线芯绞合而成的中心线芯及由内至外依次包覆于中心线芯外部的发泡填充层、屏蔽保护层和聚酯隔离带,主线芯之间设置散热管,主线芯通过散热管进行两两隔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慧能源用轻型电缆,控制线芯组六等分间隔分布,主线芯与控制线芯组不接触,减少因线芯间挤压而产生的变形,减少或防止主线芯产生的电场对控制线芯的干扰,保证电缆使用稳定性,散热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慧能源用轻型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殊环境或特殊用途的电缆市场需求日渐旺盛,因使用场合的特殊性,不仅对电缆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还对电缆的自身重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缆运行过程中的散热性也成为考量标准之一,目前现有的电缆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此外,目前的电缆会将多种缆芯、线芯等组合在一个电缆结构中,缆芯线芯之间易存在摩擦损耗,缆芯、线芯间会因挤压而产生的变形,影响电缆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能源用轻型电缆。
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慧能源用轻型电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缆芯、绕包层、阻水层、屏蔽加强层和外护层,所述缆芯包括弹性骨架、位于弹性骨架内部中心位置的主线芯组及位于弹性骨架外部与绕包层之间的若干组不相互接触的控制线芯组,所述弹性骨架上具有若干个连续的凸起,弹性骨架外部且位于每相邻两个凸起之间设置一组控制线芯组,主线芯组包括由若干个主线芯绞合而成的中心线芯及由内至外依次包覆于中心线芯外部的发泡填充层、屏蔽保护层和聚酯隔离带,主线芯之间设置散热管,主线芯通过散热管进行两两隔开。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骨架呈六边棱形结构,弹性骨架内填充发泡弹性体材料,弹性骨架上均匀布置有六个连续的凸起,每相邻两个凸起之间且位于弹性骨架外部与绕包层之间设置一组控制线芯组。
进一步的,每组控制线芯组均包括由三个控制线芯绞合而成的控制芯及包覆于控制芯外部的隔离带,对绞节距为50~60mm,所述控制线芯的导体外部挤包厚度为0.4~0.5mm的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主线芯设有三个,绞合节距控制在100~120mm,所述散热管包括位于缆芯中心位置的中心散热管及位于中心散热管外围并均匀排布的三个二号散热管,主线芯与中心散热管和二号散热管相接触并通过二号散热管进行两两隔开。
进一步的,所述屏蔽保护层包括单边展翅铜箔金属带和若干个镀锡引流线,所述镀锡引流线设置于发泡填充层与单边展翅铜箔金属带之间,镀锡引流线与单边展翅铜箔金属带金属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单边展翅铜箔金属带采用单边展翅铜箔的金属带,金属带厚度为0.04~0.05mm,宽带为20~25mm,金属搭盖率20~25%。
进一步的,所述镀锡引流线采用若干根丝径为0.145~0.150mm的镀锡铜丝绞合而成,绞合节距为16~20mm。
进一步的,所述绕包层采用薄型聚酯隔离绕包带绕包而成,所述薄型聚酯隔离绕包带的厚度为0.025~0.030mm,宽度为35~40mm,薄型聚酯隔离绕包带的搭盖率15~20%。
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加强层采用规格为400D~600D的芳纶丝与丝径为0.10~0.12mm的镀锡铜丝混合编织而成,编织角度为40°~50°,编织密度80~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336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