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造扭线刷的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31359.5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03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文;陈康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康德工业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6D3/05 | 分类号: | A46D3/05;A46D3/08;A46D9/02;A46D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通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造 扭线刷 一体机 | ||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造扭线刷的一体机,在机架上设置有取毛机构、送毛机构、张紧机构、绞丝机构、理毛机构、送线机构和切断机构,自动完成制造扭线刷的取毛、理毛、铁丝夹持、扭绕铰制、切毛、剪断、出料全部操作工序,工艺简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占用空间少,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扭线刷的一体机。
背景技术
扭线刷通常由两根铁丝夹持一排刷毛后,互相交错螺旋扭转绞绕制成麻花状结构,刷毛也随之螺旋分布,构成圆柱状扭线毛刷;传统方法中采用人工手动操作,先在铁丝上放置一排刷毛,再折弯铁丝后架搁在刷毛上方,还要依赖辅助工装同时夹持铁丝和刷毛,再手动扭转铁丝,将刷毛绞夹在两根铁丝之间,人力成本投入高,耗费时间长,并且人工操作每次扭转力度都不同,造成每条扭线刷的两根钢丝的每圈螺旋结构松紧度都不相同,每条扭线刷的松紧度与其他扭线刷的松紧度也不相同,产品质量一致性不好,人工操作不方便,效率低下;现有技术中虽然也有一些能够自动扭转绞制扭线刷的机器设备,但只能单一执行扭转操作工序,其他取毛、放毛、放钢丝、切断和出料等工序都需依赖人工操作,或者再设置其他装置分别执行相关操作工序,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多,工艺繁琐,同样存在操作不方便、效率低下、耗费时间长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例如专利号为CN201720666260的一种智能管道刷扭绕机实用新型专利,就只能实现扭绕工作;专利号为CN201520842824的用于制作管道刷的模具实用新型专利,也只是提供了一种模具;专利号为CN201510711555的制作管道刷的方法发明专利,只提供了一种制作方法,并且其绕制过程中需要使用四根钢丝,原材料消耗是两根钢丝扭线刷的两倍,不仅仅功能单一,产品成本还很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完成制造扭线刷的取毛、理毛、铁丝夹持、扭绕铰制、切毛、剪断、出料全部操作工序,工艺简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占用空间少,效率高,用于制造扭线刷的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制造扭线刷的一体机,包括有机架,机架上方设置有取毛机构、送毛机构、张紧机构、绞丝机构、理毛机构、送线机构、切断机构和控制盒;取毛机构和送线机构都固定安装于机架顶部的机台面板上;送毛机构、理毛机构和切断机构都通过第一滑台沿横向滑动安装于机台面板上靠近后侧的位置,张紧机构通过第二滑台沿横向滑动安装于机台面板上靠近前侧的位置,绞丝机构通过第三滑台沿横向滑动安装于机台面板上位于中部的位置;张紧机构与绞丝机构的滑动方向互相相反;取毛机构、送毛机构、张紧机构、绞丝机构、理毛机构、送线机构和切断机构都连接至控制盒;
取毛机构包括有一能够储存刷毛原料的毛箱,毛箱底部设置有出毛口,毛箱下方通过横向的取毛滑轨滑动设置有一毛梳片,毛梳片上设置有毛排槽,毛梳片厚度小于刷毛原料长度;
送毛机构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一对毛夹,一对毛夹设置于一夹线气缸,夹线气缸通过一夹毛基板固定安装于第一滑台上;
张紧机构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的一对导线块,一对导线块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于一导线气缸上;导线气缸沿竖直方向固定安装于第二滑台上,一对导线块上分别设置有开口导线槽。
绞丝机构包括有一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的一对夹线钳,一对夹线钳口部内侧面分别设置有水平方向的限位凸台,一对限位凸台互相拼合构成纵向限位柱,一对夹线钳之间空间位于限位柱内侧的部分构成穿线槽;夹线钳安装于一圆牙轴端部,圆牙轴尾端连接一同步带并能够由同步带驱动旋转;
送线机构设置于绞丝机构上方,送线机构通过支撑架安装有放线架、送线动力箱、送线轮组、调直板和过线槽,过线槽轴心与夹线钳在初始位置时穿线槽的竖直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方向的直线上;
理毛机构包括有一理毛箱体,理毛箱体前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定刀片,理毛箱体内部通过动刀轴转动安装有动刀片,动刀轴连接有皮带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康德工业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康德工业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313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工气道输氧加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激光打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