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测控管一体化闸门自动化远程监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08140.3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40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方;王长青;刘春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世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智能 测控 一体化 闸门 自动化 远程 监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闸门远程监控管理技术领域,尤其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测控管一体化闸门自动化远程监控装置,包括控终端,所述监控终端的两侧位置连接有固定板,且监控终端的中部正前方位置转接连接有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的正面上方位置通过一体成型加工设置开设有开口槽,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连接导线、转接头、定位弧板、监控终端、组合件和卡条,结合连接导线穿透组合件的内部,在卡条与对应槽体的卡合连接配合下,组合件将会携带连接导线,通过定位弧板实现与监控终端的固定连接,此时组合件的固定安装将会对连接导线与转接头和监控终端的连接起到一定的位置加固的作用,避免后期因连接端的松脱,干扰整个监控操作的正常运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闸门远程监控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测控管一体化闸门自动化远程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智能管理控制也被应用到测控管一体化闸门上,通过连接网络,闸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泵站内水池液位或进站压力、泵组工作状态、出站流量、出站压力等的远程监测;支持泵启动设备手动控制、自动控制、远程控制泵组的启停。
市面上的自动化远程监控装置在工作时,连接端的易松脱现象,将会无法保障整个远程工作的正常运作,并且在进行实地监测工作时,光照因素的干扰,将会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对应的视察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测控管一体化闸门自动化远程监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测控管一体化闸门自动化远程监控装置,包括监控终端,所述监控终端的两侧位置连接有固定板,且监控终端的中部正前方位置转接连接有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的正面上方位置通过一体成型加工设置开设有开口槽,且开口槽的内部中端位置内置有显示屏,所述开口槽的内部两侧位置均安装有活动辊筒,且开口槽的内部四角端位置均固定有定位基座,所述活动辊筒的一侧位置连接有辅助侧板,所述活动辊筒的顶端及底端位置均连接有活动联轴,一组所述活动联轴的外侧位置均套接有弹簧,所述监控终端的底部一侧正下方位置设置有连接导线,且连接导线的顶端位置连接有转接头,所述活动盖板的正面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状态灯,所述连接导线的外侧位置嵌套有组合件,且组合件的内部中央处两侧位置均连接有卡条,所述组合件的顶端一侧位置连接有定位弧板。
优选的,所述监控终端通过转接头和连接导线固定连接,且监控终端通过多条所述连接导线分别和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闸门开度测量仪等多个构件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呈多孔状结构设置于监控终端的两侧位置,且监控终端和固定板的连接构成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辅助侧板通过活动辊筒、活动联轴和定位基座转动连接,且定位基座的一端和弹簧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和活动联轴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导线的外侧位置设置有外形呈“U”形结构的组合件,且组合件和连接导线之间穿透连接,所述组合件和定位弧板之间相互垂直,且组合件通过卡条和转接头卡合连接,所述转接头的底端两侧位置设置和组合件卡合连接的槽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连接导线、转接头、定位弧板、监控终端、组合件和卡条,结合连接导线穿透组合件的内部,在卡条与对应槽体的卡合连接配合下,组合件将会携带连接导线,通过定位弧板实现与监控终端的固定连接,此时组合件的固定安装将会对连接导线与转接头和监控终端的连接起到一定的位置加固的作用,避免后期因连接端的松脱,干扰整个监控操作的正常运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世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世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081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