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绵城市全透水路面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88828.X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92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杰;陈红兵;邓梅娥;卢进登;许峰;黄紫凌;李艺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11/22;E01C15/00;E01C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易贤卫 |
地址: | 43006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城市 透水 路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海绵城市全透水路面,包括:路基,包括碎石渗透层和导流层,所述导流层包括导流槽和呈波浪型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倾斜设于碎石渗透层之间,所述导流槽与所述导流板导通;机动车道,设于所述路基一侧的顶部,所述机动车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第一透水混凝土层和沥青路面层;人行道,设于所述路基另一侧的顶部;排水通道,包括集水边沟与水井管网带。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新型透水路面,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极大的减少路面积水并对调节城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较大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全透水路面。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城市化的建设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城市建立起来,越来越多的土地覆盖着不透水的沥青、混凝土、防渗硬质化不透水路面使雨水不能向地下渗入,从而形成地表径流,由此也延伸出城市内涝、城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
现有的透水路面环保性能低,吸水、吸热和降噪性能较差,无法有效解决路面积水问题,城市内涝情况严重,噪音大,灰尘污染,美观度不足,应用范围局限,难以满足透水路面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全透水路面,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全透水路面,包括:
路基,包括碎石渗透层和导流层,所述导流层包括导流槽和呈波浪型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倾斜设于碎石渗透层之间,所述导流槽与所述导流板导通,所述导流槽用于汇聚所述导流板内的积水,另外,所述路基的顶部铺设有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两个区域;
机动车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第一透水混凝土层和沥青路面层,所述沥青路面与水平地面呈预设倾斜角度铺设;
人行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第二透水混凝土层和透水砖石层,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层的顶面与所述沥青路面层的顶面平齐设置;
排水通道,包括集水边沟与水井管网带,所述集水边沟设于所述机动车道和所述人行道之间,所述水井管网带设于所述人行道背离所述机动车道一侧,所述导流槽和所述集水边沟均分别与所述水井管网带连通。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碎石渗透层选用粒径为2~5cm的碎石,所述碎石渗透层的孔隙率为25%~40%,所述碎石渗透层的厚度为30~40cm。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沥青路面层使用材料AC-25型沥青混合料,其空隙率达17~24%,厚度为5~8cm。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层厚度为8~10cm。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透水砖石层包括透水路缘石和透水砖,所述透水路缘石铺设于所述人行道两侧,所述透水砖铺设于两侧的所述透水路缘石之间,且邻两块所述透水砖之间设有1~2cm透水缝隙。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透水路缘石设有倒圆角。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碎石渗透层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5~2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学,未经湖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888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盐酸阿比多尔用微孔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术室用器械收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