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储液罐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86616.8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50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唐玉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玉敏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徐锟 |
地址: | 313107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液罐 | ||
针对现有储液罐的工质上进上出,导致回油较为困难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储液罐,所述储液罐包括:罐本体;第一工质管;第二工质管;其中,所述第一工质管和所述第二工质管自下而上伸入所述罐本体中,所述第一工质管和所述第二工质管与所述罐本体间均密封,所述第一工质管和所述第二工质管上均开设回油孔。本实用新型的储液罐的有益效果是:系统冷热运行时润滑油都能够顺畅回到压缩机,保证压缩机运行良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液罐。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利用系统,如太阳能异聚态热利用系统,包括通过循环管道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节流部件、蒸发器,所述循环管道中流通有工质和润滑油。储液罐通常设置在空调或者热泵的冷凝器与节流部件之间,其主要作用是储存系统中过多的液体并实现液封的作用,确保从储液罐进入节流部件的工质的液态纯度最大。蒸发器包括聚热板。
现有的储液罐,其进口和出口均设置于储液罐的顶部,即工质上进上出。为保证润滑,工质中混合有润滑油,油与工质处于相溶状态,随着工质温度、环境温度的下降,油的溶解度会大幅度降低,工质会油液分离,润滑油的密度大于工质,受重力影响后自然下沉,润滑油沉积在储液罐的底部,长期堆积会导致回油较为困难,回油不畅将导致系统缺油,缺油可能导致压缩机无法正常工作,整个系统即处于瘫痪状态。
此外,聚热板也存在回油不畅的问题。在-30℃至-10℃工况环境温度下,聚热板回油不畅问题更加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热利用系统的储液罐的工质上进上出,导致回油较为困难的不足,提供一种储液罐,保证工质循环顺畅的同时,回油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储液罐,所述储液罐包括:
罐本体;
第一工质管;
第二工质管;
其中,所述第一工质管和所述第二工质管自下而上伸入所述罐本体中,所述第一工质管和所述第二工质管与所述罐本体间均密封,所述第一工质管和所述第二工质管的侧壁均开设回油孔。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工质管和第二工质管均竖直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工质管和第二工质管等高。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工质管和所述第二工质管相同。
作为改进,工质从所述第一工质管进入所述罐本体,从所述第二工质管流出所述罐本体,或者,工质从所述第二工质管进入罐本体,从所述第一工质管流出所述罐本体。即,所述储液罐为双向储液罐,在制热制冷系统中均可使用。
作为改进,所述回油孔靠近所述罐本体的底部设置,防止罐本体底部堆油。
作为改进,所述回油孔有多个且周向均布。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工质管在所述罐本体中的高度是所述罐本体内部高度的1/4至1/2。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工质管和所述第二工质管之间的距离是所述罐本体内部直径的1/4至3/4。
一种热利用系统,包括通过循环管道依次连通的,所述循环管道中设有工质和润滑油,所述储液罐为前述的一种储液罐。
本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包括聚热板,所述聚热板包括面板本体,所述面板本体包括工质流道、分别与所述工质流道相连的工质进口、工质出口及回油管,所述工质流道纵横交错并形成蒸发区,所述工质进口和工质出口分别位于所述蒸发区顶部的两侧,所述回油管位于所述蒸发区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回油管上设有两道限流缩口,用以防止系统因吸力过大而将液态工质吸出,导致压缩机受到液体的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玉敏,未经唐玉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866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CB检测用探针
- 下一篇:一种大圆机润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