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电极加工用刀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25765.3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71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蔡俊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晟浚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1/14 | 分类号: | B28D1/14 |
代理公司: | 福州顺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2 | 代理人: | 黄勇亮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电极 工用 刀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电极加工用刀具结构,属于石墨电极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刀具本体,所述刀具本体包括刀柄及刀刃,所述刀刃设置在所述刀柄的一端,所述刀刃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面设有四组切削刃,所述刀刃的外周侧设有四组螺旋型凌边,每一所述螺旋型凌边与每一所述切削刃一体式结构设置,相邻两所述螺旋型凌边之间形成螺旋型容屑槽,每一所述螺旋型凌边与所述刀刃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5°,所述切削刃包括刃瓣及与所述刃瓣连接的后面,所述刀瓣倾斜设置且与所述后面之间的夹角为5°,本实用新型具有排屑快、高速转动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电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墨电极加工用刀具结构。
背景技术
石墨电极是指以石油焦、沥青焦为骨料,煤沥青为黏结剂,经过原料煅烧、破碎磨粉、配料、混捏、成型、焙烧、浸渍、石墨化和机械加工而制成的一种耐高温石墨质导电材料,称为人造石墨电极即简称石墨电极,以区别于采用天然石墨为原料制备的天然石墨电极。
为此,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改进,例如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7997450U提出的“一种石墨电极加工用刀具结构”,包括刀具本体、颈部和柄部,虽然本实用新型能够不易蹦碎石墨工件、刀具磨损量小的特点。
但该申请文件中的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不足,刀具在对石墨电极转孔时,出屑量少,不能高速转孔。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石墨电极加工用刀具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电极加工用刀具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电极加工用刀具结构,包括刀具本体,所述刀具本体包括刀柄及刀刃,所述刀刃设置在所述刀柄的一端,所述刀刃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面设有四组切削刃,所述刀刃的外周侧设有四组螺旋型凌边,每一所述螺旋型凌边与每一所述切削刃一体式结构设置,相邻两所述螺旋型凌边之间形成螺旋型容屑槽,每一所述螺旋型凌边与所述刀刃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5°,所述切削刃包括刃瓣及与所述刃瓣连接的后面,所述刀瓣倾斜设置且与所述后面之间的夹角为5°。
优选的,所述螺旋型凌边包括外周刃及与所述外周刃连接的后边,所述外周刃的一端与所述刀瓣连接,所述后边的一端与所述后面连接。
优选的,定义所述刀刃的长度为L1,刀柄的长度为L2,L1<L2。
优选的,所述刀刃的表面涂敷耐磨层。
优选的,所述刀具本体采用钨钴硬质合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置四组切削刃、四组螺旋型凌边,每一组螺旋型凌边与刀刃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5°,刀具本体在进行旋转对石墨电极进行钻孔过程时,石墨电极的粉屑沿着螺旋型容屑槽排出,由于每一组螺旋型凌边与刀刃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5°,石墨电极的粉屑能更好的沿着螺旋型容屑槽向上排出,不会发生卡顿或难以排出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整体的仰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刀具本体;2、刀柄;3、刀刃;4、切削刃;41、刀瓣;42、后面;5、螺旋型凌边;51、外周刃;52、后边;6、螺旋型容屑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晟浚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晟浚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257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用小型自动化打花生设备
- 下一篇:一种数控加工中心对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