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弹性回收低温位热量发生低压蒸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03559.2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1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娄永峰;高春杰;成慧禹;毛存彪;焦伟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欧谊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6 | 分类号: | F22B1/16;F25B30/04;F25B15/00;F25B49/00;F25B41/40;F25B37/00;F25B43/00;F25B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海淀区五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回收 低温 热量 发生 低压 蒸汽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性回收低温位热量发生低压蒸汽系统,包括低温热水管线、低温热水回水管线、二类吸收式热泵机组、压力调节控制系统、蒸汽出口线、循环水入口线、循环水出口线、补水线、工作蒸汽入口线和除盐水入口线;本实用新型利用二类吸收式热泵回收低温位热源的热量,搭配压力调节控制系统来产生压力范围0.05‑1.0MPag低压蒸汽,满足不同用户的压力需求,并入蒸汽管网或直接供用户使用,低温位能量回收效率最高可达50%,同等减少相应的公用工程消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温位热量回收系统,具体是一种弹性回收低温位热量发生低压蒸汽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装置技术进步和先进节能技术的应用,能源利用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低温余热利用方面还存在巨大的节能潜力。当前低温热能回收已经成为炼油行业节能减排的主要发展方向,低温热回收技术也已经从单一热源的回收利用趋向于全厂低温热系统集成、全局热能优化发展。
目前炼化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来处理低温热介质:
1、低温余热发电;
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是通过回收石化、石油等企业持续不断的向大气环境中排放的中低温位蒸汽、烟气所含的低温热量来发电,它将企业,在生产环节产生的废弃的热能转换为高级能源—电能。利用低温热发电回收了一部分的低温热能,但该技术总热电效率只有8%左右,热能回收率低,且机组投资成本高。
2、循环水冷却;
低温热能采用循环水冷却是炼化企业普遍采用的方法。用循环水将低温位的工艺介质冷却到工艺需要的温度。该方法不仅消耗大量的循环水,而且造成低温热能的巨大浪费。
3、低温余热制冷;
通过溴化锂制冷机组可直接用低温热能产生7℃以上的冷冻水,该冷量不仅可再生活中调节气温,减少空调电耗,更重要的是可以全年用于工业装置上。制冷机以溴化锂-水为工质、无毒无臭、运行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低温余热制冷可广泛应用于石化企业、回收65℃以上热能并得到有效利用的技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已成为石油化工厂低温余热利用的一项有效措施。但受制于全厂工艺装置设置的限制,冷冻水的消耗总量有限。
炼油化工企业在炼制过程中产生大量150℃以下的低温热能,主要分布在各种工艺介质、加热炉外排烟气、凝结水和冷却化工介质产生的低温热水等。虽然低温热资源较多,由于低温热本身品质较低、不能稳定供应,对全厂蒸汽平衡影响较大等,同时缺乏热肼,导致大量低温热无法回收利用。目前炼化企业1.0MPag蒸汽自产或是外购,0.35MPag蒸汽主要来自三部分:(1)厂区自产;(2)汽轮机做功背压0.35MPag;(3)减温减压器补充。炼化企业大量的低温热能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反而消耗大量循环水对低温热进行冷却,造成热量的极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回收低温位热量发生低压蒸汽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弹性回收低温位热量发生低压蒸汽系统,包括低温热水管线、低温热水回水管线、二类吸收式热泵机组、压力调节控制系统、蒸汽出口线、循环水入口线、循环水出口线、补水线、工作蒸汽入口线和除盐水入口线;
所述低温热水管线与二类吸收式热泵机组的低温热源入口连接;
所述低温热水回水管线与二类吸收式热泵机组的低温热源出口连接;
所述二类吸收式热泵机组的蒸汽出口与压力调节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压力调节控制系统的蒸汽出口与蒸汽出口线连接;
所述蒸汽出口线与蒸汽管网连接;
所述循环水入口线与二类吸收式热泵机组的循环水入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欧谊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欧谊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035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