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耳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89779.4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98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黄震;董进;任旭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33 | 分类号: | H01M50/533;H01M50/53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曾文洪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结构 电池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耳连接结构,包括:汇流排;多个极耳,各所述极耳均为正极耳或均为负极耳,所述极耳包括相连接的基部和固定部,所述基部用于与电芯连接,所述固定部弯折并贴合在所述汇流排上;各所述极耳的所述固定部于所述汇流排上错开布设,并通过激光焊接连接于所述汇流排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耳连接结构,各极耳的固定部错位布设并焊接于汇流排的一面,使得汇流排的各处只有单层的极耳,避免了极耳与极耳间贴合间隙对焊接的影响,提升了极耳焊接强度的一致性,保证了焊接强度;同时,也减少了焊接时需熔化的极耳层数,能有效降低能耗及焊接设备的损耗速度,降低了焊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极耳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锂电池模组或电池包中,为了将多个电芯的电流汇集到一起,需要采用汇流排与各个电芯的极耳连接,电芯的极耳通常与汇流排直接焊接。在多电芯串并联过程中采用多层(超过两层)极耳相叠的焊接方式,该方式增加极耳与极耳之间的贴合间隙,而该间隙难以管控,导致焊接强度一致性较差,焊接过程中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耳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的采用多层极耳相叠的焊接方式,由于极耳间的贴合间隙难以管控,导致焊接强度一致性较差,焊接过程中能耗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极耳连接结构,包括:
汇流排;
多个极耳,各所述极耳均为正极耳或均为负极耳,所述极耳包括相连接的基部和固定部,所述基部用于与电芯连接,所述固定部弯折并贴合在所述汇流排上;
其中,各所述极耳的所述固定部于所述汇流排上错开布设,并通过激光焊接连接于所述汇流排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极耳的固定部错位布设,能有效避免极耳与极耳间的贴合间隙对焊接的影响,保证焊接强度,减少实际焊接极耳的层数,有效降低能耗及焊接设备的损耗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平行于厚度方向的截面呈矩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部设置为矩形,各极耳的固定部在汇流排上能排列地更为紧凑,同时可使极耳与汇流排之间的接触面积能设置得更大,不会浪费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汇流排相贴合的面积均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进一步提高极耳焊接强度的一致性,固定部与汇流排相贴合的面积可根据实际需要的过流能力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具有间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极耳的裁切精度,相邻的固定部之间预留间隙,使得各极耳裁切后能够较好地在预设位置排列,相邻的两个极耳的固定部之间不会有重叠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的间隔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极耳的裁切加工操作,也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提高极耳焊接强度的一致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极耳的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相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观察极耳的排布情况,便于激光焊接时路径的规划,提高焊接效率,同时,也便于后续对极耳焊接情况的检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基部一端的棱角处呈圆滑过渡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极耳的固定部能方便地穿过汇流排,不会刮伤汇流排;固定部的棱角呈圆滑过渡设置,也便于极耳的裁切加工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排开设有缝隙,所述固定部穿过所述缝隙后弯折并贴合在所述汇流排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897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