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智能升降安全防护栏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70988.4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03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镇;吴标亮;祝飞戟;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复恒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7/16 | 分类号: | E04H17/16;E04H17/20;E01F15/04;E01F9/646;E01F9/61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宏德雨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6 | 代理人: | 李捷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智能 升降 安全 护栏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智能升降安全防护栏,其包括固定主体、升降主体、栏杆及锁定装置。驱动装置与第一滑动件连接,以驱动第一滑动件滑动,升降主体位于固定主体的一侧,联动结构连接固定壳体和第二滑动件,升降壳体与第一滑动件连接,栏杆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升降主体的第二滑动件;锁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滑动件上的导向机构以及设置在固定主体上端的活动支撑结构,导向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入口端,下端设置有出口端,在入口端和出口端之间设置有限位缺槽,活动支撑结构通过入口端滑入卡接至限位缺槽内,以对导向机构形成支撑,使得升降主体稳定位于放行位,活动支撑结构通过出口端滑出限位缺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铁路智能升降安全防护栏。
背景技术
在一些人员聚集的场合,例如公交站台、铁路站台等,经常会有人因为各种原因掉落站台导致事故,而现有技术中,一般是设置警示线,或由安全员进行监管,但由于人员数量较多,警示线的警示作用较弱,且安全员的监管能力有限,还是很容易出现事故。
故需要提供一种铁路智能升降安全防护栏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智能升降安全防护栏,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升降主体升降,同时带动栏杆升降,以实现对人员进行阻拦或放行,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设置警示线或由安全员进行监管,仍然容易出现事故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铁路智能升降安全防护栏,其包括:
固定主体,包括固定壳体、设置在所述固定壳体上的驱动装置、以及第一滑动件,所述固定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动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滑动件连接;
升降主体,位于所述固定壳体的一侧,包括升降壳体、滑动设置在所述升降壳体上的第二滑动件、以及联动结构,所述联动结构连接所述固定壳体和所述第二滑动件,所述升降壳体与所述第一滑动件连接,所述升降主体在滑动轨迹上包括位于所述固定主体上端的放行位;
栏杆,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升降主体的第二滑动件;以及
锁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件上的导向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主体上端的活动支撑结构,所述导向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入口端,下端设置有出口端,在所述入口端和所述出口端之间设置有限位缺槽,当所述升降主体滑动至所述放行位时,所述活动支撑结构通过所述入口端滑入卡接至所述限位缺槽内,以对所述导向机构形成支撑,所述活动支撑结构通过所述出口端滑出所述限位缺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块端板,所述入口端为位于所述端板上端的导向斜面,所述限位缺槽设置在所述端板的内侧,所述出口端位于所述端板内侧的下端;
所述活动支撑结构包括固定件,弹性组件以及支撑轴;所述固定件位于两块所述端板之间,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固定件滑动连接,所述支撑轴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于所述支撑轴的轴向方向,所述支撑轴的滑动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端板的内侧面;
所述弹性组件用于挤压所述支撑轴滑动,当所述支撑轴位于所述限位缺槽内时,所述弹性组件具有第一弹性势能,当所述支撑轴位于所述导向斜面靠近所述限位缺槽的一端时,所述弹性组件具有第二弹性势能,当所述支撑轴位于所述出口端时,所述弹性组件具有第三弹性势能,所述第二弹性势能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势能,所述第一弹性势能大于所述第三弹性势能。
其中,所述弹性组件为第一弹簧,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容纳孔和通槽,所述容纳孔和所述通槽贯通,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容纳孔内,所述支撑轴滑动连接在所述通槽内,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支撑轴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轴滑动至所述通槽的一端的初始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复恒自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复恒自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709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