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向缝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56861.7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18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金崇熙;宋国鑫;南莲花;徐成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美迪森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许媛媛 |
地址: | 264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向 缝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向缝合器,包括能够固定缝合线的缝合针以及与缝合针配合的缝合腔;缝合腔包括体内缝合段,体内缝合段的表面上对称开设有横向的过孔腔,过孔腔下侧的体内缝合段内设置有锁线机构,过孔腔上侧的体内缝合段内纵向开设有穿线通道和走线通道;走线通道位于体内缝合段的中轴处,穿线通道对称设置于走线通道的两侧,且穿线通道与走线通道相连通;缝合针可插置于穿线通道中并向下延伸穿过过孔槽到达锁线机构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合器,更适用于人体较厚组织的缝合,可以实现在组织内部进行缝合操作,并且不在人体组织内留有缝合线固定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显著缩短缝线时间,节省医生体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向缝合器。
背景技术
现有缝合器普遍结构复杂,整体呈手枪形状或剪刀形状,可以在四肢等部位组织缝合过程中使用,但不能在胸壁和腹壁缝合手术中使用,因为胸壁和腹壁组织更厚,缝合时需要从内部开始向外缝合,普通的缝合器缝合距离太短,不能实现在组织的内部开始缝合,因此具有局限性。此外,单纯依靠医生手动缝合会导致手术时间显著增加,导致手术风险增加或过度消耗医生的体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向缝合器。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向缝合器,包括能够固定缝合线的缝合针以及与缝合针配合的缝合腔;缝合腔包括体内缝合段,体内缝合段的表面上对称开设有横向的过孔腔,过孔腔下侧的体内缝合段内设置有锁线机构,过孔腔上侧的体内缝合段内纵向开设有穿线通道和走线通道;走线通道位于体内缝合段的中轴处,穿线通道对称设置于走线通道的两侧,且穿线通道与走线通道相连通;缝合针可插置于穿线通道中并向下延伸穿过过孔槽到达锁线机构内;走线通道的下端在体内缝合段的表面上开设有出口。
进一步地,体内缝合段呈长型棒状。
进一步地,缝合腔还包括体外扩大段,体外扩大段位于体内缝合段的顶部,体外扩大段包括一圆形底盘以及沿底盘环绕一周的侧壁;穿线通道在底盘上对应开设有穿线孔;走线通道在底盘上对应开设有走线通道孔;穿线孔与走线通道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穿线孔的截面呈圆形;走线通道孔的截面呈长方形。
进一步地,锁线机构为胶块,与穿线通道对应的胶块上开设有锁线孔,锁线孔与穿线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每一侧锁线孔均为多个,多个锁线孔呈纵向延伸的直线型排列。
进一步地,缝合针包括手柄以及固定在手柄上的针杆,所述针杆的端部设置有穿线钩,穿线钩上加持有缝合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合器,更适用于人体较厚组织的缝合,可以实现在组织内部进行缝合操作,并且不在人体组织内留有缝合线固定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显著缩短缝线时间,节省医生体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视图。
图3为缝合针与缝合腔插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图。
图7为缝合腔的正面剖面示意图。
图8为体外扩大段的俯向视图。
图9为缝合腔的侧面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图1。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图2。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美迪森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海美迪森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568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强热场对中的导流筒结构
- 下一篇:一种远程人体信息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