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阻燃环保塑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54212.3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30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明;周波;申天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勇嘉新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7/05 | 分类号: | C08J7/05;C08J7/06;C23C14/12;C23C14/35;C23C14/06;B32B27/36;B32B9/00;B32B9/04;B32B15/02;B32B15/20;B32B15/09;B32B3/24;B32B3/30;B32B37/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29 | 代理人: | 赵李娜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环保 塑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燃环保塑胶,该塑胶包括PC塑胶基体层、设置在所述PC塑胶基体层上表面的第一立方氮化硼阻燃层、设置在所述PC塑胶基体层下表面的第二立方氮化硼阻燃层,所述第一立方氮化硼阻燃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相变材料层和第二相变材料层,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层沿所述第一立方氮化硼阻燃层的表面设置并形成第一回形结构,所述第二相变材料层沿所述第一立方氮化硼阻燃层的表面设置并形成嵌设在所述第一回形结构内的第二回形结构;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层为硫氰酸铵材料层,所述第二相变材料层为新戊二醇材料层。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胶具有高散热及阻燃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燃环保塑胶。
背景技术
塑胶主要由碳、氧、氢和氮及其他有机或无机元素所构成,成品为固体,在制造过程中是熔融状的液体,因此可以机加热使其熔化、加压力使其流动、冷却使其固化,而形成各种形状,此庞大而变化多端的材料族群称为塑胶。塑胶应用非常广泛,是家电、汽车、手机、PC、医疗器械、照明电器、电缆中不可或缺的部件。随着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家电、汽车、手机、PC、医疗器械等行业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下游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对塑胶的需求。
然而,现有的塑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以下问题:散热性能不足,且阻燃性能差,这样很容易出现高温燃烧或报废问题,大大缩短了其使用寿命,并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备高阻燃性能的环保塑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阻燃环保塑胶,包括PC塑胶基体层、设置在所述PC塑胶基体层上表面的第一立方氮化硼阻燃层、设置在所述PC塑胶基体层下表面的第二立方氮化硼阻燃层,所述第一立方氮化硼阻燃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相变材料层和第二相变材料层,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层沿所述第一立方氮化硼阻燃层的表面设置并形成第一回形结构,所述第二相变材料层沿所述第一立方氮化硼阻燃层的表面设置并形成嵌设在所述第一回形结构内的第二回形结构;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层为硫氰酸铵材料层,所述第二相变材料层为新戊二醇材料层。
在根据本申请所述的阻燃环保塑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立方氮化硼阻燃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相变材料层和第四相变材料层,所述第三相变材料层沿所述第二立方氮化硼阻燃层的表面设置并形成第三回形结构,所述第四相变材料层沿所述第二立方氮化硼阻燃层的表面设置并形成嵌设在所述第三回形结构内的第四回形结构;所述第三相变材料层为氟氢化钾材料层,所述第四相变材料层为三羟甲基丙烷层。通过第三相变材料层的设置,在外部环境达到其相变温度(~196℃)时,该相变材料(氟氢化钾)发生固固相变,吸收热量,降低塑胶的表面温度,能够避免塑胶的温度过高;通过第四相变材料层的设置,在外部环境达到其相变温度(~62.3℃)时,该相变材料(三羟甲基丙烷)发生固固相变,释放热量,能够防止塑胶温度过低。
在根据本申请所述的阻燃环保塑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PC塑胶基体层和所述第一立方氮化硼阻燃层之间设置有石墨烯散热层。石墨烯具有极佳的导热散热性能,通过设置石墨烯散热层,能够进一步提高塑胶的散热及阻燃性能。
在根据本申请所述的阻燃环保塑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PC塑胶基体层和所述第二立方氮化硼阻燃层之间设置有网状铝箔散热层。通过设置网状铝箔散热层,能够进一步提高塑胶的散热及阻燃性能。
在根据本申请所述的阻燃环保塑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PC塑胶基体层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若干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间隔且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高度比为1.2~1.5:1。通过设置高度不同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能够增加PC塑胶基体与其他层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层间的连接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勇嘉新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勇嘉新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542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