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血片样本定量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28265.8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3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杭红;刘釜均;李月杰;李宇;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药明奥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郑权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血片 样本 定量 采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血片样本定量采集装置,包括:样本收集管、样本收集滤纸和定量采血管;其中,样本收集管包括管体和管盖,管体为直管,上端为圆形的管口,下端为封闭的管底;定量采血管包括固定件和定量毛细管;固定件竖直插入至管体内且上部卡合于管口,样本收集滤纸水平设置于管体内,固定件具有固定孔,定量毛细管呈竖直状态穿插于所述固定孔,固定件的上部与管口之间能发生相对转动,固定孔位于偏中心位置使定量毛细管与相对转动的中心轴不重合。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采血装置设计,可在同一个装置实现样本的采集、干燥、运输保存和萃取,并利用固定件与管口转动设计促使定量毛细管内的血液样本快速转移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技术中的干血斑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干血片样本定量采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干血斑(Dried Blood Spot, DBS)检测技术,是将生物样本(通常为全血)滴加到滤纸片上干燥保存,再经过萃取后检测干斑样本中分析物的一种方法,该技术早期用于核酸类遗传物质的定性分析检测。因其具有采集方便,采血量少,样本易于保存运输的优点,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被用于苯丙酮尿症的新生儿筛查。目前干血斑检测应用最成熟的领域依然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类疾病的筛查,同时其应用逐渐向内源性生物标志物检测,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等领域扩展。
干血斑检测是一套系统的技术,包括:样本的采集方法;样本的保存运输;检验方法的建立及验证;样本的萃取处理;样本的检测;检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及解释。其中干血斑作为一种样本采集技术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1)采样简单,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可拓展至家庭及偏远地区采样)。干血斑采集使用自动采血针刺破指尖或足跟,擦拭掉第一滴血后,将剩余全血直接滴到或用毛细管转移到采血卡上。用户经过适当培训后,能够实现自助采血。对于一些TDM药物监测,需要在特定的时间采集峰、谷浓度,采用干血斑检测能够大大降低样本获得的难度。
2)采血过程微创,采血体积少。采用工程化的自动采血针刺破皮肤,刺穿深度一般为2 mm左右,最小化痛感及创伤。对于婴幼儿、凝血功能障碍病人、ICU病患以及偏远地区等采血存在困难的情形,干血片检测能够在技术上拓展体外诊断的应用场景。
3)干血斑能够保证绝大多数分析物的稳定性,使样本能够在常温保存及长距离运输,大大降低了保存及运输的成本,使居家采样、第三方检测成为可能。一项研究显示干血斑样本中的氨基酸在常温下保存5年后只有微小的降解。文献也显示大多数治疗药物在干血斑样本中都比较稳定。
另一方面,干血斑检测法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广泛应用。这些问题和不足包括:自助采样时无法复核血液来源及采样时间;受采集条件和采集操作的限制,虽然经过培训及说明书指导,但很多样本的采集仍然不合格;患者对自助刺破皮肤有恐惧心理;由于采样体积少,对于一些低浓度分析物无法进行有效的检测。
目前干血斑技术使用最广泛的采血卡为棉质滤纸,材质为均匀的棉花纤维,能够使吸收的全血均匀分布。血斑的采集通常为非定量采血,直接将指尖血点到采血卡上,或者用微量毛细管转移。用于定量检测时,需要用相同的基质制备校准曲线卡。传统的萃取步骤为从干血斑中心打下一块固定大小的圆片,置于合适的容器中,用适当的萃取液萃取分析物,检测仪器常为高灵敏度的液相色谱(HPLC)或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
这种常用的方法相比静脉血液样本在定量准确度上会受到更多的干扰,这也是导致其应用局限性的主要原因。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滤纸的层析效应(中心边缘差异),采血体积效应,及红细胞压积效应(又称红细胞比容, Hematocrit, HCT)。
层析效应是由于全血中红细胞和血浆在滤纸中的扩散速率不一致,当分析物与血浆或红细胞特异性结合时,可能导致分析物在血斑卡上的分布不均匀,这通常可以通过固定在血斑中心打卡来解决。体积效应是由于采血体积的差异,导致单位面积的滤纸含有的血量不同,通常由于错误采样,在同一位置滴加了两滴以上的全血,体积效应才较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药明奥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药明奥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282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