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箱梁侧模吊装辅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19811.1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87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许岩岩;吴宏超;姚艳鹏;曹小伟;袁秀庭;李诗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44 | 分类号: | B66C1/4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鼎万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9 | 代理人: | 黄照倩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箱梁侧模 吊装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预制箱梁侧模吊装辅具,涉及吊装工装技术领域,包括形成倒L形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的顶部均布有多个吊耳,第二支杆设置有固定夹持部和活动夹持部,固定夹持部包括相对设置于第二支杆两侧的第一夹持臂,活动夹持部包括与第一夹持臂对应设置的第二夹持臂和连接两个第二夹持臂的连接板,第二支杆开设有通槽,通槽内横穿有两端连接第二夹持臂的滑杆,螺栓贯穿连接板抵靠于第二支杆的侧壁,第一夹持臂之间、第二夹持臂之间朝向彼此的一侧通过弹簧连接有夹板,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上开设有通孔,解决现有技术中吊装箱梁侧模时需要人工调整侧模的安装姿态导致的不安全、难度大以及容易碰撞箱梁混凝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吊装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预制箱梁侧模吊装辅具。
背景技术
目前吊装预制箱梁侧模时,吊装点多在箱梁侧模的顶端,侧模吊起时不平衡,吊运过程中的姿态与安装时的姿态不一致,需要人工辅助调整姿态后摆放就位。由于模板质量大,人工辅助调节侧模姿态不安全、难度大,不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调节过程中侧模还可能与箱梁混凝土发生碰撞,导致混凝土构件成品受到损伤。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预制箱梁侧模吊装辅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制箱梁侧模吊装辅具,解决现有技术中吊装箱梁侧模时需要人工调整侧模的安装姿态导致的不安全、难度大以及容易碰撞箱梁混凝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预制箱梁侧模吊装辅具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杆和垂直焊接于第一支杆底部的第二支杆,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形成倒L形结构,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之间靠近彼此连接的位置焊接有斜向加强杆,第一支杆的顶部沿其延伸方向均布有多个吊耳,第二支杆设置有固定夹持部和设置于固定夹持部下方的活动夹持部,固定夹持部包括相对设置于第二支杆两侧的第一夹持臂,两个第一夹持臂分别与第二支杆固定连接,且朝向彼此的一侧通过弹簧连接有第一夹板,活动夹持部包括围设于第二支杆的U型夹板,U型夹板包括与第一夹持臂沿竖向位置对应设置的第二夹持臂和连接两个第二夹持臂的连接板,第二支杆与第二夹持臂对应的侧壁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通槽,通槽内横穿有滑杆,滑杆的两端与第二夹持臂连接,连接板上开设有螺纹孔,螺栓贯穿螺纹孔抵靠于第二支杆的侧壁,第二夹持臂朝向彼此的一侧通过弹簧连接有第二夹板,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与第一支杆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沿各自的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将箱梁侧模的竖向支撑杆夹设于固定夹持部和活动夹持部的夹持臂之间,通过螺栓分别贯穿两个第一夹持臂、两个第二夹持臂上的通孔,完成吊装辅具与箱梁侧模之间的连接,通过第一支杆上的吊耳对箱梁侧模吊装,第二支杆以及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螺栓对箱梁侧模形成支撑和限位,使箱梁侧模吊起姿态与安装就位姿态相近,人工辅助只需配合箱梁侧模就位工作,无需调整箱梁侧模的姿态,节省人力,操作安全,而且不易碰撞到箱梁混凝土;同时,活动夹持部可以沿第二支杆上的通槽上下滑动调整其与固定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高度的箱梁侧模,使吊装辅具与箱梁侧模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弹簧、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设置,使第一夹持臂之间和第二夹持臂之间的间距可调,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箱梁侧模,提高吊装辅具的适用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受力明确,第一支杆承受偏心荷载弯矩,第二支杆承受拉力、弯矩、吊装过程中轻微扭矩,斜向加强杆进行弯矩卸载、补强第一支杆抗扭刚度的作用。
在上述预制箱梁侧模吊装辅具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支杆的底端设置有横杆,横杆与第一支杆十字交叉设置,横杆的顶部连接有套管,套管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调节孔,套管套设于第二支杆内,第二支杆上开设有与调节孔适配的插孔,销轴穿设插孔和调节孔将套管与第二支杆连接。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在第二支杆的底端设置横杆,横杆对箱梁侧模形成支撑,减小吊装过程中箱梁侧模的晃动,保证垂直起吊;通过设置套管和调节孔,能够改变横杆相对于第二支杆底端的距离,以适应不同高度的箱梁侧模,对箱梁侧模形成更好的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198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