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气灶具用锅支架及燃气灶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81975.1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5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任富佳;任有忠;吴伟良;颜运宇;叶步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F24C3/08;F24C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王晓菲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灶具 支架 燃气灶 | ||
1.一种燃气灶具用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盘(100)和下层盘(200),所述上层盘(100)与所述下层盘(200)围设成预热空腔;
所述预热空腔连通燃烧器(600)与外部环境;
所述上层盘(100)为环形盘,所述上层盘(100)的上表面为环形内孔沿低且环形外边沿高的凹弧面,所述凹弧面沿所述预热空腔的方向凹陷形成多个凹槽(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具用锅支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凹槽(110)沿所述凹弧面的宽度方向或径向延伸,且多个所述凹槽(110)沿所述凹弧面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具用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盘(200)为具有环形下凹腔的内凹环形盘;
所述下层盘(200)远离燃烧器(600)的侧面设有进气孔(210),所述进气孔(210)连通所述预热空腔与外部环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具用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盘(200)靠近燃烧器(600)的侧面设有第一空气导入口(220)和第二空气导入口(230),所述第一空气导入口(220)与所述第二空气导入口(230)上下错位设置;
所述第一空气导入口(220)朝向燃烧器(600)外环设置,所述第二空气导入口(230)朝向燃烧器(600)内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灶具用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导入口(220)的下边缘处设有第一百叶窗(240),用于向上并朝向所述燃烧器(600)外环导流;
所述第二空气导入口(230)的上边缘处均设有第二百叶窗(250),用于向下并朝向所述燃烧器(600)内环导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具用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空腔内设有中间隔层(300),所述中间隔层(300)将所述预热空腔分隔为二次空气预热腔(120)和保温隔热腔(260);
所述二次空气预热腔(120)连通燃烧器(600)与外部环境;
所述保温隔热腔(260)密闭设置,且位于所述二次空气预热腔(120)的下方,用于起到保温隔热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具用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层(300)采用环形板状结构,所述中间隔层(300)由环形内孔沿向环形外边沿逐渐向上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具用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层(300)与所述凹槽(110)的槽底之间留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灶具用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空腔为矩形环状空腔、圆环形空腔、多边形环状空腔或椭圆形环状空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灶具用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盘(200)的底端向下凹陷形成凹台(270),所述凹台(270)用于与盛液盘(500)或灶具面板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气灶具用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台(270)在所述下层盘(200)的底端设置为一圈,且靠近所述下层盘(200)的外圈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气灶具用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台(270)的底端设有弹性密封件(280)。
13.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600)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灶具用锅支架;
所述上层盘(100)和所述下层盘(200)均套设于所述燃烧器(600),且所述下层盘(200)与所述燃烧器(600)之间形成环状的补气通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通道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8197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锰钢衬板八轴联动智能控制设备
- 下一篇:一种下行RANK自适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