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冰槽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76383.0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3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焦涛涛;秦宝通;穆磊;石晨浩;朱耿涛;陈克岐;陈晓宇;张凯元;李凯;闫海红;贾梓宁;郭津瑞;卜雪成;王楚琦;王海峰;丁光耀;张建胜;李超;刘晓惠;李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朱文吉 |
地址: | 10003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冰槽 | ||
1.一种蓄冰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冰球的壳体(1)和用于支撑壳体(1)的支架组(2),所述壳体(1)沿竖直面对称分体设置成两个蓄冰单元(4),两个蓄冰单元(4)下端通过连接组件(9)呈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组(2)包括滑轨(33)和两个分别位于壳体(1)两端的滑动连接于滑轨(33)上的连接支架(34),所述连接支架(34)和滑轨(33)沿竖直方向呈固定设置,一个连接支架(34)对于一个蓄冰单元(4)且转动连接于蓄冰单元(4),所述连接组件(9)下方设有用于驱使连接组件(9)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驱动组件;在初始位置时,两个所述蓄冰单元(4)的开口端相互抵接密封,当所述连接组件(9)向上运动时,两个蓄冰单元(4)相对转动,两个连接支架(34)相对滑轨(33)朝内滑动,直至蓄冰单元(4)的开口端朝上;两个所述蓄冰单元(4)之间设有密封件(5),所述密封件(5)呈柔性可伸缩设置,所述密封件(5)截面呈U型且连接于蓄冰单元(4)开口端三侧侧壁,所述密封件(5)开口端向上;所述蓄冰单元(4)朝向另一个蓄冰单元(4)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密封件(5)的容纳槽(32),在初始位置时,两个所述蓄冰单元(4)的开口端相互抵接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单元(4)为长方体,所述连接组件(9)包括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蓄冰单元(4)两侧的转动轴(10)、固定连接于另一个蓄冰单元(4)两侧的转动吊耳(11),一个转动轴(10)对应一个转动吊耳(11)且转动连接于其对应的转动吊耳(11),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转动源(12)和一个推动源(13),两个转动源(12)分别对应两个转动轴(10),转动源(12)包括第一驱动缸(14)、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缸(14)输出端的齿条(15)、固定套设于转动轴(10)外的齿轮(16),所述齿条(15)啮合于齿轮(16),所述推动源(13)包括第二驱动缸(18),且所述第二驱动缸(18)的输出端抵接于两个蓄冰单元(4)下端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用于供制冷液流过的换热管(3),所述换热管(3)分体设置呈前换热管(6)、后换热管(7)、连接管(8),前换热管(6)和后换热管(7)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蓄冰单元(4)且连通蓄冰单元(4)内外,连接管(8)呈柔性可伸缩设置,且连接管(8)两端分别连接于前换热管(6)和后换热管(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呈蛇形设置,所述前换热管(6)朝向后换热管(7)一端和所述后换热管(7)朝向前换热管(6)一端均处于换热管(3)最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上套设有除污套(21),所述除污套(21)内壁设有滑轮(23),所述滑轮(23)滑动连接于换热管(3),所述滑轮(23)和除污套(21)之间设有用于驱使滑轮(23)转动的驱动马达(35);当所述滑轮(23)沿着换热管(3)轨迹运动时,所述除污套(21)沿着换热管(3)轨迹运动且刮除换热管(3)外壁的污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换热管(6)和后换热管(7)外壁内均埋设有导轨(22),且导轨(22)不突出于换热管(3)外壁,一个导轨(22)对应一个除污套(21),所述滑轮(23)滑动连接于导轨(22)内;当所述滑轮(23)沿着导轨(22)运动时,所述除污套(21)沿着换热管(3)轨迹运动且刮除换热管(3)外壁的污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2)沿换热管(3)外壁呈螺旋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7638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疲劳提醒灯的提醒系统
- 下一篇:扫地机器人测障方法及扫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