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O2 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73456.0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3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华;李无言;石文星;肖寒松;张显鹏;王佩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久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9/00 | 分类号: | F25B9/00;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张永强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 base sub | ||
1.一种CO2制冷系统的停机压力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罐体(100),其内部形成容纳空间(M);
保压组件(200),所述保压组件(200)包括外保温材料(201)、相变材料包裹层(202)、CO2制冷剂(203)、进液管(204)、排液管(205)、节流阀(206)和排气管(207);所述相变材料包裹层(202)包裹在储液罐体(100)的外壁上;所述外保温材料(201)包裹在相变材料包裹层(202)的外围上;所述CO2制冷剂(203)位于储液罐体(100)内;所述进液管(204)和排液管(205)分别连通在储液罐体(100)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节流阀(206)安装在进液管(204)上;
相变材料包裹层(202)内部设置有固液相变材料,所述固液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比系统在稳定运行时其内部CO2的温度高;
所述储液罐体(100)内部的CO2最大容积比系统CO2额定充注量在其相变温度下的体积大;
所述相变材料包裹层(202)中填充的相变材料质量mPCM满足如下关系:
mPCM=(0.5~1.2)·mRef·(hRef,1-hRef,2)/rPCM
其中,rPCM表示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mRef表示制冷系统中CO2的充注量,hRef,1和hRef,2分别表示CO2在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下干度分别为1和0时对应的比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O2制冷系统的停机压力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203)连接至冷凝器(A);所述排液管(205)连接至节流装置(B);所述进液管(203)由冷凝器(A)引出后分成两路连接到储液罐体(100),分别为带有节流阀(206)第一进液管(203a)和第二进液管(203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O2制冷系统的停机压力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组件(200)还包括换热盘管(207),所述换热盘管(207)的入口与第一进液管(203a)连接;所述换热盘管(207)的出口与压缩机回气口(C)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O2制冷系统的停机压力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组件(200)还包括排气管(207);所述排气管(207)连接至中压混合桶(D)。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O2制冷系统的停机压力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203)连接至冷凝器(A);所述进液管(203)上安装有一级节流阀(203a)。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CO2制冷系统的停机压力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205)连接至蒸发器(F),所述排液管(205)上设有二级节流阀(205a)。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CO2制冷系统的停机压力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组件(200)还包括安全压力阀(208),所述安全压力阀(208)安装在储液罐体(100)上连通储液罐体(100)和外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久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南京久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734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