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结构支模施工平台及其实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73370.8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5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林守忠;林子军;卢健亮;傅肖羡;马维纬;叶帆;董勇刚;王剑南;董晓锋;林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城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4 | 分类号: | E04G13/04;E04G13/00;E04G11/48 |
代理公司: | 杭州派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14 | 代理人: | 郭薇 |
地址: | 31111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结构 施工 平台 及其 实施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结构支模施工平台及其实施方法,一种超高结构支模施工平台,包括多个下部竖向结构,每个下部竖向结构上均设置有高空支座,高空支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道贝雷组,第一道贝雷组上设置有第二道贝雷组,第二道贝雷组的顶面上设置有梁底施工平台,相邻的第二道贝雷组之间设置有支设于其上的转换平台,梁底施工平台上支设有梁底模板支架,转换平台上支设有板底模板支架,梁底模板支架和板底模板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梁板成形模,梁板成形模中成形有上部梁板。本超高结构支模施工平台利用梁底施工平台和转换平台在高空形成一个可靠的结构支模体系基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施工成本高、不利因素多、施工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高结构支模施工平台及其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及建筑结构形式的不断更新,各种超高结构在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中不断涌现,尤其是超高、超跨、大面积厂房类项目,其支模体系的设计及施工是项目安全、经济、快速施工的重要保障。
现阶段超高、超跨、大面积、高空连廊等结构仍以传统的满堂支模架为主,但该类支模架体系存在较多不利因素。传统的满堂支模架常规施工工序为:
(1)立杆搭设基础硬化处理:需对支模架基础进行人为的平整硬化且达到强度后,或铺设硬质材料等措施后方可搭设支模架,增加了施工成本;
(2)搭设模板支架:当支模体系高度大于10米时,需要搭设大量架体,占用大量周转材料、人工投入大、搭拆工作效率低,搭设高度超高,立杆需多次连接,产生垂直度偏差大、侧向挠度大、立杆受力不均匀等安全隐患,后期整改难度大,且上述不利因素随着高度、跨度的增加愈发严重;
(3)结构现浇,梁板结构均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支架:超跨结构常和预应力、后浇带等措施综合使用,导致梁、板支模架均需等到相关构件满足设计要求强度后才能拆除,严重制约了模板和支架材料的周转使用,影响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超高结构支模施工平台及其实施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施工成本高、不利因素多、施工效率低等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超高结构支模施工平台,包括多个下部竖向结构,每个所述下部竖向结构上均设置有高空支座,所述高空支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道贝雷组,所述第一道贝雷组上设置有第二道贝雷组,所述第二道贝雷组的顶面上设置有梁底施工平台,相邻的所述第二道贝雷组之间设置有搭设于其上的转换平台,所述梁底施工平台上设置有梁底模板支架,所述转换平台上设置有板底模板支架,所述梁底模板支架和板底模板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梁板成形模,所述梁板成形模中成形有上部梁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空支座为自带的结构牛腿或增设于下部竖向结构上的支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梁底模板支架包括竖直设置于梁底施工平台上的梁底立杆、设置于相邻梁底立杆之间的梁底横杆、设置于每根梁底立杆顶部且用于支撑梁板成形模的梁底顶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梁底顶托的顶面上开设有梁底凹槽,所述梁底凹槽中设置有多个梁底托管,多个所述梁底托管外管面连成的支撑面与梁底顶托的顶面平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底模板支架包括竖直设置于转换平台上的板底立杆、设置于相邻板底立杆之间的板底横杆、用于连接多个同行的板底立杆的行剪刀撑、用于连接多个同列的板底立杆的列剪刀撑、设置于每根板底立杆顶部且用于支撑梁板成形模的板底顶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底顶托的顶面上开设有板底凹槽,所述板底凹槽中设置有多个板底托管,多个所述板底托管外管面连成的支撑面与板底顶托的顶面平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梁板成形模包括设置于梁底顶托和多个梁底托管上的梁下模板、竖直设置于梁下模板上的梁侧模板、设置于板底顶托和多个板底托管上的板下模板、竖直设置于板下模板上的板侧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城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城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733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