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护服用面料的涂布方法及防护服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67123.7 | 申请日: | 2021-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4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卢森;郑昭;潘斌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欣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37/12 | 分类号: | B32B37/12;B32B37/10;B32B38/16;B32B38/00;B32B27/32;B32B27/30;B32B27/08;B32B27/02;B32B27/36;A41D31/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马学慧 |
| 地址: | 52814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护 服用 面料 方法 防护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护服用面料的涂布方法及防护服,本发明的涂布方法是采用转移涂布的方法通过热熔胶膜层将透气膜与无纺布复合,具体为:先制备热熔胶膜层,然后将热熔胶膜层放置在透气膜和无纺布之间,经过压合,干燥并加压,裁剪,最后经过缝口密封机进行处理,得到表面平整无压痕的防护服;利用该涂布方法能使得防护服用面料表面平整无褶皱。本发明的防护服是由上述涂布方法所得的防护服用面料制成,其表面平整无褶皱,从而可以更好地保证测试数值的稳定性;在保证测试数值稳定的前提下,不仅可以为产品入库合格率提供有效的保障,而且可以降低市场的投诉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熔胶的涂布方法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护服用面料的涂布方法及防护服。
背景技术
防护服产品之前全部使用溶剂胶产品进行涂布压合,采用将塑料粒子通过甲苯进行溶解并冷涂,需要晾置时间长达24小时并伴有溶剂残留,影响测试效果及结果。虽然溶剂胶有着良好的耐水性、高初粘强度和易润湿某些难粘表面等优点,但其易燃易爆危害健康、需特殊防爆与通风设备、价格高且不环保等缺点,使其难以使用在制备医用防护服。
为了减少安全隐患,采用热熔胶来替代溶剂胶,热熔胶具有粘合速度快可自动化高速作业、无溶剂公害且环保、产品易运输成本低,只需配备专门的热熔设备来作业的优点。常见的是采用的是将热熔胶加热直涂到透气膜和无纺布的表面的复合方法,这种直涂的方式会导致测试数据不稳定,因为在高温持续加热的情况下,透气膜所用材料不耐高温,且涂抹热熔胶时容易出现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导致防护服的表面出现折皱不平整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后面复合粘结测试造成数值不稳定,而这样不稳定的数值表现难以判断该批次产品是否符合标准使用要求,因此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无法保证产品的入库合格率和市场的投诉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护服用面料的涂布方法,先制备热熔胶膜层后,采用转移涂布的方法通过热熔胶膜层将透气膜与无纺布复合,减少在涂布上胶时发生折皱不平整的现象;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防护服,利用上述涂布方法所得防护服用面料制备防护服,能使防护服表面更平整,从而可以更好地保证测试数值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护服用面料的涂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离型膜作为涂布面,将待测热熔胶置于涂布机中,在涂布面的表面涂抹待测热熔胶,得到热熔胶膜层;
2)将热熔胶膜层的离型膜揭下,热熔胶膜层置于透气膜和无纺布之间进行压合,得到试样;
3)将试样加压并干燥,取出后,对试样进行裁剪;
4)裁剪后的试样经过缝口密封机处理,使透明膜与无纺布紧密结合,得到防护服用面料。
进一步,步骤1)中,得到所述热熔胶膜层后在其表面覆盖另一离型膜。减少热熔胶膜层与空气和粉尘接触,避免影响其粘性。
再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待测热熔胶置于涂布机中在100~150℃下加热20~30min。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待测热熔胶的涂抹厚度为70±2μm。
再进一步,所述透气膜为PE和EVA复合膜。
进一步,所述无纺布为涤纶。
再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加压操作为将试样置于两块平板之间,在平板上面放置重物;再将压合后的试样连两块平板一起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烘干,烘干温度为70~80℃,烘干时间为30~60min。
进一步,步骤3)中,在所述试样经过加压和干燥取出后,若无下一步操作,将试样放置在温度为20~25℃,湿度为45~55%的环境下进行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欣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欣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71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