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赖氨匹林的精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66250.5 | 申请日: | 2021-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4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昀;张瑾;林文龙;徐新;徐正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丰原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227/42 | 分类号: | C07C227/42;C07C229/26;C07C67/52;C07C69/1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阳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8 | 代理人: | 杨金贤;景鹏 |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赖氨匹林 精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赖氨匹林的精制方法。本发明的精制方法是先将赖氨匹林溶解于乙醇水溶液中,之后加入无水乙醇,降温结晶,制成赖氨匹林精制品。实验表明,赖氨匹林经精制后游离水杨酸含量大幅降低,因此可以有效解决生产条件突发异常或贮存条件不当导致赖氨匹林中游离水杨酸含量偏高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工序简单,结晶条件温和且易于控制,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赖氨匹林的精制方法。
背景技术
赖氨匹林(Aspirin/lysine)为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的复盐,系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体内可分解为赖氨酸和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与阿司匹林相比,赖氨匹林具有易溶、对胃肠道刺激小的特点,主要用于治疗发热和疼痛,如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以及手术后疼痛、关节痛、内脏绞痛等。
临床上,赖氨匹林的不良反应之一是水杨酸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视听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有精神紊乱、呼吸加快、酸碱平衡失调和出血等,甚至可出现休克。由于赖氨匹林易吸水,且水解后生成赖氨酸和阿司匹林,而阿司匹林进一步水解可生成水杨酸,因此,赖氨匹林产品要密封保存,并严格控制游离水杨酸的含量,药典要求游离水杨酸的含量应≤0.8%。为保证赖氨匹林产品在密封保存后游离水杨酸含量不超标,企业内控标准会更加严格,一般控制在0.4%以下,甚至更低。
但是由于赖氨匹林的保存条件要求较为苛刻,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生产条件突发异常或贮存条件不当等问题,会导致赖氨匹林中游离水杨酸含量偏高,为了有效降低这种赖氨匹林产品中游离水杨酸的含量,有必要开发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赖氨匹林的精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赖氨匹林的精制方法,通过精制处理,可以使赖氨匹林精制品中游离水杨酸含量在0.20%以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赖氨匹林的精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将赖氨匹林溶解于乙醇水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结晶后制得赖氨匹林精制品。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乙醇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50%。
优选地,所述乙醇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40%或50%。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赖氨匹林与乙醇水溶液的质量配比为1:(3~7),进一步优选为1:(3~5)。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赖氨匹林溶解于乙醇水溶液中时,溶解的温度为8~35℃,优选为8~12℃或者25~30℃,进一步优选为29±1℃或10±1℃。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在加入无水乙醇时,其用量为:所述赖氨匹林与无水乙醇的质量配比为1:(14~16),优选为1:15。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的结晶为降温结晶,结晶的温度为0~5℃。例如可以在0℃、1℃、2℃、3℃、4℃或5℃进行结晶。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结晶的时间为20~40min,优选结晶时间为30min。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结晶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搅拌速度为40~60rpm,优选搅拌速度为50rpm。
进一步优选地,整个精制过程都在搅拌状态下进行,可以使反应体系混合均匀,保证了精制效果。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结晶完成后,经固液分离,得到的固体用无水乙醇洗涤,经干燥后即获得赖氨匹林精制品。获得的赖氨匹林精制品中游离水杨酸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低于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丰原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蚌埠丰原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6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