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炉托圈一体化焊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64546.3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3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曹宝山;杨超;李荣来;宋玉明;李强;徐晓峰;景志丹;刘涛;郭飞;徐志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顺达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73 | 分类号: | B23K9/173;B23K9/32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皓清 |
地址: | 12500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一体化 焊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炉托圈一体化焊接方法,涉及转炉托圈焊接技术领域。本方法选用了混合气体保护焊工艺,选择了合理焊接工艺参数、采用同步焊接方法、根据百分表读数调整焊接顺序等一系列施工措施,成功实现托圈高精度同轴度控制。托圈一体化焊缝经超声波检测,质量合格;托圈外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托圈耳轴同轴度经检验人员通过透光板观察,灯光可见。耳轴上安置的百分表记录数据的最大值为0.9mm。耳轴同轴度满足技术要求。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转炉托圈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托圈一体化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转炉托圈焊接通常采用实芯焊丝CO2气体保护焊技术和焊条电弧焊技术。实芯焊丝CO2气体保护焊技术不易进行立焊和仰焊位置的焊接,且焊接飞溅大;焊条电弧焊技术焊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转炉托圈一体化焊接变形控制难度大。
转炉托圈直径Ф9.8米,驱动侧耳轴与非驱动侧耳轴端间距13.9米,托圈箱体高度2.6米,耳轴直径为Ф1.8米,材料为SF440A;托圈结构材料为SM400,板厚最大为260mm。受其尺寸和材料的限制,转炉托圈的组装焊接关键技术难点:一是精度要求高,耳轴轴线同心度公差为Ф1mm 。二是托圈合拢口是厚板箱型结构,焊接变形控制难度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提供了一种转炉托圈一体化焊接方法,保证了焊缝质量和耳轴同轴度Ф1mm的要求。
为实现此技术目的,本专利采用如下方案:转炉托圈一体化焊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1、部件制作:耳轴块和扇形段采用部件形式制作完成;
S2、耳轴块定位;绘制基线,将二个耳轴块下面分别放置形位微调调整装置进行找正,找正时在两个耳轴块中间设置一水准仪,在耳轴端部设置四块中间配有Ф1mm孔的透光板,并以线锤和框型水平仪辅助;
S3、转炉托圈组装:将耳轴块和扇形段组装成整体托圈;
S4、焊接方法:采用熔化极混合气体保护焊,保护气体成分为Ar+20%CO2;
S5、焊接预热与后热:预热采用履带式电加热装置,合拢焊缝内坡口焊接预热温度≥50℃,外坡口部焊前预热温度≥75℃,焊接层间温度与预热温度相同,从焊接开始至焊接结束,焊接区保持预热温度;焊接完成后进行后热,后热温度250℃,保温2小时;
S6、焊接采用分段退焊、先立焊后平焊、先内部焊接后外部焊接,气刨清根采用干粉MT检测技术;焊接时,除打底焊缝和盖面焊缝不采用锤击外,其余焊缝均进行锤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混合气体保护焊技术,优于CO2气体保护焊技术;焊接监测技术更直观,尺寸控制更精确;适合于转炉托圈一体化焊接。采用混合气体保护焊、同步焊接、焊接监测等工艺措施,实现了大尺寸托圈同轴度和全部检测尺寸的精密控制。
本专利的优选方案为:
在每个耳轴块水平、垂直位置和端面分别安装百分表,增加定位精度。
托圈合拢口焊缝表面质量经磁粉探伤检验合格;焊缝内部质量经超声波检测合格;托圈各部位尺寸测量符合图纸规定的公差范围;托圈耳轴同轴度经检验人员通过透光板观察,灯光可见;耳轴上安置的百分表记录数据的最大值为0.9mm,耳轴同轴度满足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炉托圈一体化焊接组装图;
图2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扇形段焊前与焊后尺寸控制图;
图3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轴块定位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形位微调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托圈一体化组装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托圈一体化组装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顺达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辽宁顺达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45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线性振荡器非辨识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