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塑料颗粒加工上料输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60287.7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4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娟;王耀明;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界首市聚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18 | 分类号: | B65G47/18;B65G65/44;B65G65/46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杨来宝 |
地址: | 2365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塑料颗粒 加工 输送 装置 | ||
一种废旧塑料颗粒加工上料输送装置,包括:料斗、送料槽道;利用驱动电机带动转板转动,转板上的凸柱推动槽轨往复移动,进而带动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分别在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中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上的安装的推料板在料斗中往复运动,由于两个推料板在送料螺杆两侧分别做往复移动运动,进而推动送料螺杆两侧料斗内部的塑料颗粒向送料螺杆处移动,进而加快料斗中的物料进入至送料螺杆处,无需人工对料斗中的塑料颗粒进行扒料,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塑料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旧塑料颗粒加工上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再生颗粒就是利用废旧塑料加工成颗粒。塑料对于工业发展来说带来了巨大的好处,随之带来的还有白色污染,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而对废旧塑料进行再生应用,能够很大程度提高塑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塑料垃圾,变废为宝。
塑料制品加工过程中,对于废旧塑料颗粒无论是清洗、加工或者再利用,均需要对塑料颗粒进行上料,常规采用螺杆送料槽道对塑料颗粒进行上料,由于槽道宽度一定,因而需要在槽道底端设置料斗,以便对送料槽道进行上料,然而由于料斗的截面较大,塑料颗粒进入料斗后容易积聚在料斗内侧壁上,因而需要人工不定期的对料斗中的塑料颗粒进行扒料,以确保塑料颗粒能够完全进入至送料槽道中,现有的这种方式,浪费劳动力,不利于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克服的是现有在对送料槽道的料斗中堆积的塑料颗粒采用人工进行扒料的方式,浪费劳动力,不利于生产的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旧塑料颗粒加工上料输送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废旧塑料颗粒加工上料输送装置,包括:料斗、送料槽道;
所述料斗中安装在送料槽道一端,所述送料槽道中安装有送料螺杆,所述送料螺杆由驱动电机驱动;
所述料斗中设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中安装有往复机构,所述料斗中安装有两个推料板,两个推料板分别位于送料螺杆两侧,所述往复机构带动推料板在送料螺杆两侧分别做往复运动,所述推料板向送料螺杆一侧移动时,垂直于料斗底面,所述推料板远离送料螺杆一侧移动时送料螺杆平行于料斗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推料板平行送料螺杆。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箱上端面呈斜切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送料槽道底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部安装有自锁脚轮。
进一步的,所述往复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转板、槽轨,所述驱动箱上设有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推料板一对一安装在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上,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分别对应安装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中,所述送料螺杆上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箱内侧壁上安装有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啮合驱动齿轮,所述中间齿轮上偏心设置有凸柱,所述驱动箱内部转动安装有拨料杆,所述拨料杆下端呈扇形齿轮状结构,所述拨料杆上部设置有偏移槽,所述凸柱滑动位于偏移槽中,所述拨料杆下端啮合第一齿条,所述驱动箱内侧壁转动安装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于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之间,且传动齿轮啮合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结构简单,利用驱动电机带动转板转动,转板上的凸柱推动槽轨往复移动,进而带动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分别在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中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上的安装的推料板在料斗中往复运动,由于两个推料板在送料螺杆两侧分别做往复移动运动,进而推动送料螺杆两侧料斗内部的塑料颗粒向送料螺杆处移动,进而加快料斗中的物料进入至送料螺杆处,无需人工对料斗中的塑料颗粒进行扒料,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料斗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界首市聚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界首市聚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02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