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件加工用可快速冷却的注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41308.0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1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才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浙渝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3 | 分类号: | B29C45/03;B29C45/73;B29C45/67;B29L31/5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毅智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8 | 代理人: | 袁敏 |
地址: | 402560 重庆市铜梁区东***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件 工用 快速 冷却 注塑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注塑成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加工用可快速冷却的注塑装置,包括工作架、注塑机构和冷却机构,注塑机构包括第一电机、齿轮、齿条、压模机构、两个注塑单元和底座,工作架设置有滑槽,齿条与滑槽滑动连接,且齿轮与齿条啮合,每个注塑单元包括第一液压缸和注塑模具,两个注塑模具适配,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泵、冷却管体、第一导热块和第二导热块,第一导热块与压模机构固定连接,第二导热块的数量为多块,多块第二导热块均匀分布在两个注塑模具的外侧,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以此可以实现对注塑胶进行快速冷却,节约了时间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加工用可快速冷却的注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些汽车内饰件在注塑的过程中都是采用一种注塑装置,通过人工将注塑胶液灌入注塑模具中,当注塑胶液灌满后,将注塑模具取出,从而完成对汽车内饰件的注塑,但在这种方式中,一些注塑装置不具备冷却功能,从而导致注塑胶无法快速冷却,浪费了大量时间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加工用可快速冷却的注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塑装置不具备冷却功能,从而导致注塑胶无法快速冷却,浪费了大量时间成本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汽车内饰件加工用可快速冷却的注塑装置,包括工作架、注塑机构和冷却机构,所述注塑机构包括第一电机、齿轮、齿条、压模机构、两个注塑单元和底座,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工作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工作架设置有滑槽,所述齿条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且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压模机构与所述齿条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工作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注塑单元对称设置在所述工作架的两侧,每个所述注塑单元包括第一液压缸和注塑模具,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工作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注塑模具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注塑模具适配;
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泵、冷却管体、第一导热块和第二导热块,所述冷却泵与所述工作架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管体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泵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泵的出水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冷却管体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热块与所述压模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热块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第二导热块均匀分布在两个所述注塑模具的外侧。
在需要进行汽车内饰件注塑时,首先打开两个所述第一液压缸,两个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带动两个所述注塑模具移动,两个所述注塑模具移动到指定位置后,两个所述注塑模具紧密贴合,再将注塑胶倒至两个所述注塑模具内,通过所述压模机构进行注塑动作,所述冷却泵和所述冷却管体内灌有冷却液,在上述过程中的同时打开所述冷却泵,所述冷却泵可以对所述冷却管体内的冷却液进行收回冷却后再流至所述冷却管体内,使得所述冷却管体内的冷却液可以循环制冷,所述冷却管体可以通过所述底座对两个所述注塑模具内的注塑胶进行制冷,所述第一导热块可以通过所述压模机构对两个所述注塑模具内的注塑胶进行制冷,多根所述第二导热块可以对两个所述注塑模具内的注塑胶进行制冷,以此可以实现对注塑胶进行快速冷却,节约了时间成本。
其中,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斜板、第二电机和扇叶,所述斜板与所述工作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斜板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扇叶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所述斜板、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扇叶,可以在进行汽车内饰件注塑时,打开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所述扇叶转动,所述扇叶转动可以增大风速,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对注塑胶进行冷却的效果。
其中,所述压模机构包括第二液压缸和注塑盘,所述第二液压缸与所述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注塑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热块与所述注塑盘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液压缸和所述注塑盘,可以在进行汽车内饰件注塑时,将注塑胶倒至两个所述注塑模具中后,打开所述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带动所述注塑盘对两个所述注塑模具中的注塑胶进行压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浙渝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浙渝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1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