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厂化养蚕的快速投放蚕卵的收蚁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9489.3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7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孙小军;金耀;何锐敏;张美华;潘海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B65G3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六方于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92 | 代理人: | 尹科峰 |
地址: | 3124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厂 养蚕 快速 投放 蚕卵 收蚁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厂化养蚕的快速投放蚕卵的收蚁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蚕卵分装:取点青后的蚕卵,放置到分装容器中;(1)蚕卵黑暗发育:将包装后的蚕卵遮光,蚕卵在黑暗环境下发育;(3)饲料收蚁:通过蚕卵投放机吸取蚕卵,再将蚕卵投放到饲料上,蚕卵见光后孵化成蚁蚕。本发明通过蚕卵投放机吸取未孵化的蚕卵,实现蚕卵获取投放过程的自动化操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且无需人为手动盛取蚕卵,有效避免人为盛取蚕卵对蚕卵造成的损伤,降低人工成本,而且直接将蚕卵投放在饲料上,可以便于孵化后的蚁蚕及时汲取饲料,有助于蚁蚕在一龄期间快速发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厂化养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厂化养蚕的快速投放蚕卵的收蚁工艺。
背景技术
蚕俗称蚕宝宝,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蚕蛾科。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颜色黝黑,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细毛即不明显了。蚁蚕出壳后,喂养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称为“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成长为二龄幼虫,蚕虫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
蚕宝宝在蚁蚕阶段需要通过收蚁工序使蚁蚕转移到饲料上,现有的收蚁工序包括:取催青后的蚕卵,通过小纸袋包裹蚕卵,将蚕卵感光后收蚁,在收蚁时,展开小纸袋,将其中的蚁蚕拍落到饲料上。该收蚁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包括:
1、取蚕卵过程为人工手动操作,工作效率底,且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
2、将蚁蚕从小纸袋中拍落,会对蚁蚕造成一定的损伤。
3、蚁蚕孵化后不能及时汲取饲料,影响其发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工厂化养蚕的快速投放蚕卵的收蚁工艺的技术方案,通过蚕卵投放机吸取未孵化的蚕卵,再将蚕卵投放到饲料上,蚕卵孵化收蚁,蚕卵直接在饲料上汲取饲料。该收蚁方法操作方便,收蚁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且取代了拍落的工序,避免蚁蚕掉落时引起损伤的问题。通过蚕卵投放机吸取投放蚕卵,实现蚕卵获取投放过程的自动化操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且无需人为手动盛取蚕卵,有效避免人为盛取蚕卵对蚕卵造成的损伤,降低人工成本,而且直接将蚕卵投放在饲料上,可以便于孵化后的蚁蚕及时汲取饲料,有助于蚁蚕在一龄期间快速发育。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厂化养蚕的快速投放蚕卵的收蚁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饲料收蚁:通过蚕卵投放机吸取蚕卵,再将蚕卵投放到饲料上,蚕卵见光后孵化成蚁蚕。
优选后,该收蚁工艺还包括蚕卵分装:在饲料收蚁之前,取点青后的蚕卵,将蚕卵放入到分装容器中,分装容器用于集中收集点青后的蚕卵,从而便于蚕卵投放机吸取蚕卵,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优选后,蚕卵放入到分装容器时,将蚕卵平铺摊放在分装容器中,蚕卵平铺摊放在分装容器内,可以避免蚕卵在分装容器中的堆积,既可以便于蚕卵投放机对蚕卵的吸取操作,也可以避免蚕卵堆积挤压受损。
优选后,蚕卵在分装容器中的放置数量为3万粒以上,通过分装容器实现蚕卵的集中放置收纳,实现蚕卵投放机的多次吸取,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后,所述分装容器为塑料盒,采用塑料盒作为分装容器,取材方便,且成本低廉,也便于蚕卵的平铺摊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94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