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生物气溶胶监测的采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8341.8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9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程智;杜耀华;刘俊平;李抄;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G01N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肖莎 |
地址: | 30016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物 气溶胶 监测 采样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气溶胶监测的采样装置,包括壳体、采样部和液体加注部,壳体顶部具有进气口;采样部包括粒径切割头、采样杯、风机和弧形管路,粒径切割头安装在进气口上;采样杯、风机和弧形管路均位于壳体内部,采样杯的切向进气口和风机通过弧形管路连接相通;采样杯顶部设置有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进气管路与进气口连接相通;液体加注部包括位于壳体内部的蠕动泵、液体管路、储液瓶、样品瓶和废液瓶,采样杯通过蠕动泵和液体管路分别与储液瓶、样品瓶和废液瓶连接相通。本发明能够对环境中的0.1μm~10.0μm的生物气溶胶进行快速采样,形成液体样本,样本处理方式较多,通过直接平板涂抹培养或者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仪器进行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气溶胶采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生物气溶胶监测的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也称为生物气溶胶,类型超过上千种,因此空气中生物气溶胶的含量已经成为评价空气质量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在制药、化妆品和食品行业中,空气污染控制尤为重要,这些行业的生产车间和产品对特定的生物气溶胶污染特别敏感,其他一些特殊的生产过程也需要严格的无菌环境,而生物气溶胶采样技术是最基本的一种评价方式;另一方面,在户外环境下,也同样需要采样器对环境进行监测、质量评价。
目前,环境中的生物气溶胶采样方法主要有固体撞击式、过滤式、静电沉降式等方法,但是均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固体撞击式常用的为六级安德森采样装置,流量为28.3L/min,模拟人体呼吸道的解剖结构及其空气动力学特征,采用惯用撞击原理,将悬浮在空气中的生物气溶胶粒子,按大小等级地分别收集在采样介质(培养皿)表面上,然后培养,具有采样效率高,采样粒径范围广等特点,但是其具有以下缺点:采样每次需要的培养皿较多,流量小,在较高浓度生物气溶胶的环境中,培养皿采样到的细菌数量容易过多,饱和;过滤式采样装置是利用抽气装置使空气通过过滤将空气中的微生物截留在滤膜上,具有采样效率高、环境温湿度要求低等优点,但是容易造成滤膜阻塞影响流量稳定以及二次处理模式造成的采样效果降低;静电沉降式主要通过带有电荷的纤维布或者其他导体来采样空气中带电的的微生物,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微生物的活性,但是此采样方法只能采集到空气中带电的微生物,不能代表空气中实际的微生物浓度;传统液体气旋式采样装置进行低浓度气溶胶采样时,长时间采集过程中内部采样液会蒸发干涸,难以进行长时间采集,采集时进气管路等气路可能留存有前次采样环境的微生物,造成交叉污染;
另外,现有的生物气溶胶采样方法,若采样器在户外环境下工作时,户外中的空气不同于洁净间内干净,会存在一些大于10μm的非生物的气溶胶,若被采样器采到,则会对采样结果造成影响;
最后,传统的采样方法需要培养皿放置在恒温37℃的培养箱中,培养24~48h后才能得到结果,周期较长,不具备实时性。
因此,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用于生物气溶胶监测的采样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生物气溶胶监测的采样装置,能够对环境中的0.1μm~10.0μm的生物气溶胶进行长时间液相采样,可进行内部管路清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生物气溶胶监测的采样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顶部具有进气口;
采样部,所述采样部包括粒径切割头、采样杯、风机和弧形管路,所述粒径切割头安装在所述进气口上;所述采样杯、所述风机和所述弧形管路均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采样杯的切向进气口和所述风机通过所述弧形管路连接相通;所述采样杯顶部设置有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进气口连接相通;
液体加注部,所述液体加注部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蠕动泵、液体管路、储液瓶、样品瓶和废液瓶,所述采样杯通过所述蠕动泵和所述液体管路分别与所述储液瓶、所述样品瓶和所述废液瓶连接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未经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83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冰机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衍射光波导器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