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骨科用平躺型背部按摩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37457.X | 申请日: | 2021-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9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崔伟宾;李继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伟宾 |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A61F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科 平躺 背部 按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科用平躺型背部按摩装置,涉及骨科技术领域,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底部设置有两块支撑板,所述床体内部开设有固定腔,所述床体的顶部镶嵌有热敷板,所述固定腔内腔转动连接有五根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均套设有链轮,该骨科用平躺型背部按摩装置,通过设置有离合柱、复位弹簧与连接凸轮,在只需要对患者背部某一位置进行按摩时,对应连接凸轮两侧的电磁铁关闭,使得电磁铁之间的斥力磁场消失,使得复位弹簧推动移动块向连接槽内部移动,使得离合柱的一端移动出离合槽内部,使得转动轴转动无法带动连接凸轮转动,从而能够控制按摩柱按摩的数量,从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按摩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骨科用平躺型背部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但是现有的骨科用平躺型背部按摩装置不能够根据需要对患者背部某一位置进行按摩,使得现有的骨科用平躺型背部按摩装置使用性较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骨科用平躺型背部按摩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骨科用平躺型背部按摩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底部设置有两块支撑板,所述床体内部开设有固定腔,所述床体的顶部镶嵌有热敷板,所述固定腔内腔转动连接有五根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均套设有链轮,所述链轮之间通过传动链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均活动套设有连接凸轮,所述转动轴的外侧且位于连接凸轮的两侧均活动套接有离合套,所述转动轴的外侧且位于离合套的一端均设置有限位环,所述离合套均与连接凸轮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离合套内部且位于转动轴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腔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端均设置有离合柱,所述转动轴的外侧且位于离合柱的一端均开设有离合槽,所述离合柱的一端均延伸至离合槽内部,所述连接槽内腔且位于离合柱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均与移动块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均与连接槽内腔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移动块的一端与连接槽内腔的一侧均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热敷板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通槽,所述固定腔内部且位于通槽的下方均滑动连接有顶板,所述固定腔内腔的顶部且位于顶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均与顶板的一侧相连接,所述顶板的顶部均设置有按摩柱,所述按摩柱的外侧均套设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的顶部均与固定腔内腔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固定弹簧的底部均与顶板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按摩柱的顶部穿过通槽并延伸至热敷板的上方。
可选的,所述床体内部且位于固定腔的一侧开设有传动槽,所述传动槽内腔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一根转动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传动槽内腔的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传动槽内腔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端套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底端延伸至床体的下方并套设有第五锥齿轮,所述床体的底部且位于传动杆的两侧均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两块所述立板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箱,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套设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啮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伟宾,未经崔伟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74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