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粒子分散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37005.1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7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沙菁㛃;陈绍平;杨决宽;孙建宇;刘焱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19/22 | 分类号: | B02C19/22;C08J3/28;C08J3/20;C08L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王绎涵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聚合物 纳米 复合材料 粒子 分散度 装置 | ||
1.一种提高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粒子分散度的装置,包括双螺杆挤出机(8),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杆挤出机(8)上分别固定设置有聚合物粒料输入端和纳米粒子输入端;所述聚合物粒料输入端包括电晕带电区A(6)和聚合物粒料投放口(1),所述电晕带电区A(6)的顶部与所述聚合物粒料投放口(1)底部贯通连接,所述电晕带电区A(6)的底部通过延长口A(9)与所述双螺杆挤出机(8)的机身上表面贯通连接;所述纳米粒子输入端包括单螺旋挤出机(4)和电晕带电区B(7),所述单螺旋挤出机(4)的出料端通过弧形转接头(3)与所述电晕带电区B(7)的顶部贯通连接,所述电晕带电区B(7)的底部通过延长口B(10)与所述双螺杆挤出机(8)的机身上表面贯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粒子分散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带电区A(6)、电晕带电区B(7)为同一结构,均包括圆形球体(11)和弧形电晕棒(12),所述圆形球体(11)内侧中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弧形电晕棒(12),所述弧形电晕棒(1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狼牙凸起(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粒子分散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球体(11)的直径为8-15cm,所述弧形电晕棒(12)的弧度为8π/9,所述狼牙凸起(13)的下底面圆直径为14-16mm、上底面圆直径为8-10mm、高度为20-2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粒子分散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带电区A(6)、电晕带电区B(7)的所述圆形球体(11)外表面中部均设置有接电口(14),且每个所述圆形球体(11)外表面上的所述接电口(14)至少有4个,所述接电口(14)与所述弧形电晕棒(12)端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粒子分散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粒料输入端与所述纳米粒子输入端呈相反方向设置于所述双螺杆挤出机(8)的机身上表面,所述延长口A(9)与所述延长口B(10)下料位置的圆心距离为10-14cm,所述延长口A(9)与所述延长口B(10)下料位置的圆心不能越过所述双螺杆挤出机(8)的螺杆所在的轴线,同时也不能交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粒子分散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带电区B(7)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点状阵列筛网(2),且该点状阵列筛网(2)的目数为100-300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粒子分散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转接头(3)的顶部开设有换气口(16),所述双螺杆挤出机(8)的机体侧面开设有通孔(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粒子分散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螺旋挤出机(4)的入料口处固定设置有喇叭状放料口(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700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