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非对称搭配的钢包底吹精炼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33983.9 | 申请日: | 2021-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7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龙;王德永;屈天鹏;武光君;杜鹏;张佩;陈刚;张志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1C7/072 | 分类号: | C21C7/07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周强;陶海锋 |
| 地址: | 2151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对称 搭配 钢包 精炼 方法 | ||
1.一种基于非对称搭配的钢包底吹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狭缝式/弥散式双孔非对称底吹方式,吹氩流量呈正弦规律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非对称搭配的钢包底吹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狭缝式吹氩流量的正弦规律、弥散式吹氩流量的正弦规律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非对称搭配的钢包底吹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狭缝式吹氩流量处于最大值时,弥散式吹氩流量处于最小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非对称搭配的钢包底吹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两吹气孔位置处于0~0.78R之间,不包括0,且两个吹气孔的中心不在同一圆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非对称搭配的钢包底吹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弥散式吹气孔较狭缝式吹气孔靠近钢包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非对称搭配的钢包底吹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两孔中心线与底面中心连线的夹角范围在60°到17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非对称搭配的钢包底吹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正弦规律变化的周期为3~10s。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非对称搭配的钢包底吹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狭缝式/弥散式双孔非对称底吹方式,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在强吹阶段,狭缝式吹气孔的氩气流量QA变化表达式、弥散式吹气孔的氩气流量QB变化表达式分别如下:
式中,为狭缝式吹气孔的吹氩量振幅,为弥散式吹气孔的吹氩量振幅,为吹气频率,为吹气时间;
(2)在中吹阶段,狭缝式吹气孔的氩气流量QA变化表达式、弥散式吹气孔的氩气流量QB变化表达式分别如下:
式中,为狭缝式吹气孔的吹氩量振幅,为弥散式吹气孔的吹氩量振幅,为吹气频率,为吹气时间;
(3)在软吹阶段,狭缝式吹气孔的氩气流量QA变化表达式、弥散式吹气孔的氩气流量QB变化表达式分别如下:
式中,为狭缝式吹气孔的吹氩量振幅,为弥散式吹气孔的吹氩量振幅,为吹气频率,为吹气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非对称搭配的钢包底吹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强吹阶段,狭缝式吹气孔吹氩量振幅为600~1000NL/min,弥散式吹气孔吹氩量振幅为600~1000NL/min;在中吹阶段,狭缝式吹气孔吹氩量振幅为200~400NL/min,弥散式吹气孔吹氩量振幅为200~400NL/min;在软吹阶段,狭缝式吹气孔吹氩量振幅为20~60NL/min,弥散式吹气孔吹氩量振幅为20~60NL/min。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非对称搭配的钢包底吹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强吹阶段,流量;在中吹阶段,流量Qm,A=1.3~1.5Qm, B;在软吹阶段,Qm,A=1.3~1.5Qm, 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398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