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偏载称重传感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1446.0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9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戚顺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力感测控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21/23 | 分类号: | G01G21/23;G01G3/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陈冠先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称重 传感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载称重传感器装置,属于称重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支撑底座、液压应变设备以及支撑板组件;液压应变设备包括若干液压应变设备以及负载组件;支撑底座上表面呈环形均布安装若干液压应变设备;液压应变设备包括U型支撑块以及双向活塞组件;负载组件包括若干负载支撑杆;支撑板组件包括称重支撑板以及支撑台。本发明无论称重物体在称重支撑板上是否偏载,活塞连杆受到向上或向下的压力时,对应的双向活塞组件始终竖直向上或向下运动,位于液压腔内的形变传感器产生对应的形变,通过对形变量的换算可以计算出压力值;即使出现偏载现象,只要计算出对应形变传感器的形变量,即可计算出称重重量;不受偏载的影响,便捷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称重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偏载称重传感器装置。
背景技术
称重传感器在称重时,需要经待秤物体放置在称重载物台上进行称量。但实际使用时,待秤物体超出称重载物台或偏载时,容易影响称重的准确性。
随着工业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工业产品的操作都实现了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常见的有通过机械手进行抓取、放置而后进行称重。在上述过程中,需要放置、称重而后再抓取,也较为繁琐。之所以进行上述繁琐步骤,是因为在对产品进行抓取搬运时,其超出了称重传感器的称重载物台的承载面积,并且经常会偏载放置;这导致在抓取装置上设置称重传感装置的称重准确性减低。
现有的称重传感器多次使用后或实用一段时间后,都要进行偏载校准,校准较为繁琐,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偏载称重传感器装置,通过双向活塞组件始终竖直向上或向下运动,通过对形变量的换算可以计算出压力值;解决了现有的称重传感器在进行偏载称重时不精确以及经常需要校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偏载称重传感器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液压应变设备以及支撑板组件;所述液压应变设备包括若干液压应变设备以及负载组件;
所述支撑底座上表面呈环形均布安装若干液压应变设备;所述液压应变设备包括U型支撑块以及双向活塞组件;若干所述U型支撑块呈环形均布固定安装在支撑底座上表面;所述U型支撑块内设有液压腔;所述液压腔包括上竖直孔、下竖直孔以及C型孔道;所述上竖直孔和下竖直孔通过C型孔道连通;所述上竖直孔和下竖直孔同轴心;所述双向活塞组件包括上塞头以及下塞头;所述上塞头密封滑动安装在上竖直孔内;所述下塞头密封滑动安装在下竖直孔内;所述下塞头位于液压腔内的端面安装形变传感器;
所述负载组件包括若干负载支撑杆;若干所述负载支撑杆一端连接且任意相邻的两负载支撑杆夹角相同;所述负载支撑杆另一端与双向活塞组件铰接;
所述支撑板组件包括称重支撑板以及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安装在负载组件上;所述称重支撑板安装在支撑台上端面且称重支撑板高于U型支撑块。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U型支撑块的上侧块开设上竖直孔;所述U型支撑块的下侧块开设下竖直孔;所述C型孔道由U型支撑块的竖块分别延伸至上侧块以及下侧块。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双向活塞组件还包括活塞连杆;所述上塞头连接上活塞杆;所述下塞头连接下活塞杆;所述活塞连杆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活塞杆和下活塞杆。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塞连杆两侧同轴心对称安装铰接柱;所述负载支撑杆末端开设铰接槽口;所述铰接柱转动安装在铰接槽口侧壁。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载支撑杆上表面开设定位孔;所述支撑台下底面环形均布开设若干与定位孔对应的定位螺孔;所述定位孔内匹配安装定位螺柱且所述定位螺柱与定位螺孔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塞头或下塞头的最大竖直滑动距离为最大滑动行程Dmax;所述重支撑板下底面与U型支撑块顶端的距离为偏载形变高度H;所述偏载形变高度H大于最大滑动行程Dma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力感测控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力感测控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14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高耐磨性吊斗铲用齿尖钢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钢混组合梁斜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