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中密钥中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6913.0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2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郭邦红;胡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国腾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肇庆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量子 保密 通信 网络 密钥 中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中密钥中继方法,量子密钥依次经过密钥的存储到Alice选择密钥k1进行传输再到Alice发送命令到接入节点最后接入节点接到命名后,将本节点存储的提前计算的密钥异或值发送给中继节点1;在中继节点1中,又将接收到的密钥与本节点存储的提前计算的密钥异或值进行异或处理,按照前面步骤依次处理接下来的所有中继节点和接入节点,最后传输到Bob端进行异或处理。本发明在量子密钥发送过程中,中继节点可以提前并行进行计算,将存储的量子密钥进行异或处理并存储计算结果,在每个中继节点或者接入节点都只需要计算一次异或处理,减少了计算量,进而增加传输过程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量子保密通信与量子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中密钥中继方法。
背景技术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叠加态和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通信方式,它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属于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型研究领域。随着技术进步,近几年量子通信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现,并向工程化方向发展。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于物理原理而非传统的计算复杂度,理论上能够实现传输数据的绝对安全,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主要由QKD终端设备、密钥管理终端设备和密钥管理服务器等组成,用于密钥生成及分发。
现有技术基础上,由于受信道部署成本及量子通信距离的限制,无法实现基于网络内的任意节点间量子信道的搭建。为了能够实现任意节点都能进行密钥的传输共享,主要采用密钥中继的方式来实现密钥分发,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相邻节点间共享QKD生成的对称量子密钥,利用这些对称量子密钥对需要中继的密钥进行加密解密操作,进而实现了中继密钥在多个中继节点之间的逐个传输,最终到达目的终端用户,同时也满足了任意距离的节点间通信。
参与密钥中继的节点对中继密钥进行解密操作和加密操作,中继密钥在中继节点以明文形式存在,所有参与中继的节点都知道中继密钥的明文信息,也就是说安全性是相对的,前提条件是中继节点必须是可信的。在一个密钥中继完整链路上,需要具备量子终端节点开始端、量子终端节点结束端以及中间的节点(即可信中继节点)。中继密钥在传输过程中,经过每一个中继节点时都需要对中继密钥进行两次异或操作(主要实现解密和加密)。
量子密钥的中继流程就是将一个原始密钥k1从Alice端通过中继节点传输到Bob端的整个过程。现有的密钥中继传输过程中具有以下的缺陷:
中继节点需要经过加密和解密两次异或操作,增加了传输过程中的时间消耗;在中继节点进行异或解密操作时,中继密钥会以明文形式存在,存在不安全的隐患。
因此有待对现有的中继流程进行进一步地改善,以提高中继流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中的密钥中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中密钥中继方法,应用了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所述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包括多个KMS、多用户的Alice端和Bob端及多个可信中继节点,任意一个KMS通过经典网络分别与所述一个Alice端、一个Bob端和多个可信中继节点连接,所述Alice端、多个可信中继节点和Bob端依次通过量子网络连接,该方法用于完成Alice端与Bob端的量子密钥通信,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密钥的存储:
S1-1:Alice端向KMS发送网络通信信息,所述网络通信信息包含信源的网络地址和信宿的网络地址;
S1-2:KMS接收到网络通信信息后,根据信源的网络地址和信宿的网络地址查找最优路径,并获取最优路径中的所有可信中继节点的网络信息;
S1-3:KMS下发异或加密指令给所有可信中继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国腾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国腾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69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